时间: 2025-04-26 01:5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48
寒林寺
作者: 李绅
最深城郭在人烟,
疑借壶中到梵天。
岩树桂花开月殿,
石楼风铎绕金仙。
地无尘染多灵草,
室鉴真空有定泉。
应是法宫传觉路,
使无烦恼见青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理想的寺庙环境。最深处的城郭中人烟稀少,仿佛借了壶中之景而到达了佛教的梵天。岩石上的树木和桂花在月殿中绽放,石楼的风铃声环绕着金色的仙人。这里的土地没有尘埃,生长着灵草;室内的水面清澈如镜,仿佛有着安定的泉水。这里应是传递觉悟的法宫,使人们在此不再烦恼,得见青莲的美好境界。
李绅(约791年-865年),字梦锡,号天锡,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李绅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具有哲理性和宗教性。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兴盛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向往,反映出社会对宗教的追求与信仰。
《寒林寺》一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寺庙的向往与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它的意境优美而深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诗中“最深城郭”暗示了人迹罕至的僻静之处,正是心灵的归宿。
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景象,展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神圣。岩树、桂花、石楼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而“地无尘染多灵草”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纯净,暗示修行者在此可得到灵魂的洗涤。
后四句则转向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佛教觉悟的渴望。“应是法宫传觉路”揭示了寺庙作为觉悟的场所,让人们在此摆脱烦恼,见到心灵的青莲,象征着理想的境界。整体而言,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蕴,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心灵的归宿。
本诗通过对寒林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净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佛教觉悟的追求,传达了超越尘世烦恼的理想。
“最深城郭”指的是:
A. 城市的中心
B. 偏远的地方
C. 繁华的街道
D. 乡村
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
A. 纯净与高洁
B. 喧嚣与烦恼
C. 物质与欲望
D. 竞争与压力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
A. 烟花繁华
B. 宁静祥和
C. 热闹喧嚣
D. 纷争不断
答案: 1-B; 2-A; 3-B
可以将李绅的《寒林寺》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宁静,王维在《鹿柴》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绅则更加突出内心的觉悟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