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7:49
《琴曲歌辞·思归引》
作者:张祜〔唐代〕
重重作闺清旦鐍,两耳深声长不彻。
深宫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愤血。
焦桐罢弹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
故乡不归谁共穴,石上作蒲蒲九节。
在清晨的闺房中,我的心情如重重的叠影,耳中萦绕着琴声却听不见;
在深宫中我孤坐愁苦,怎奈百年身世无常,心中只有玉石般的愤怒与悲伤。
焦桐的琴声停止了,琴弦断绝了音律,夜月下我的心情愈发苍凉。
故乡遥不可归,谁能与我共度这孤寂的时光?石头上长满了蒲草,恰似我心中的苦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和人世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琴曲歌辞·思归引》创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的宫廷生活,诗人身处深闺之中,感受着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反映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
《琴曲歌辞·思归引》是一首充满孤独感和思乡情的作品。诗的开头以“重重作闺清旦鐍”引入,描绘了清晨的闺房,似乎一切都在静谧中进行,但内心的愁苦却愈发明显。曲调的消失象征着心灵的失落,焦桐的消失使得音乐与情感的联系断裂,深宫的愁苦使得诗人感到百年孤独。
“故乡不归谁共穴”,这一句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诗人不仅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蒲草的意象,象征着孤独的生活与无处诉说的心声,深刻而令人感伤。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与精炼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结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思乡和对命运的无奈,表现了深宫生活的压抑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焦桐罢弹”指的是什么?
A. 停止演奏
B. 继续演奏
C. 制作乐器
D. 唱歌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A. 忘记
B. 思念
C. 轻视
D. 喜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其情感更加直接和明朗,而张祜的诗则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复杂的内心世界。两首诗都体现了唐代诗人的共性,即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关注与描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