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0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09:17
凄凄重凄凄,恻恻复恻恻,我媿思旷傍,人谁子思侧?兴邦在人材,岩穴当物色。如何清庙器,老死山南北!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岂无一得愚,欲献惧非职。
这首诗开头反复吟唱着“凄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寂。接着提到自己在思考却又感到羞愧,旁边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的选拔,应该在山岩和洞穴中寻找人才。为什么清静的庙宇中没有器物呢?我老死在这南北山中!即使是微薄的儒生,我也为国家忧虑,难道没有一点儿可以贡献的愚笨之人吗?我想奉献却又害怕这不是我的职责。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批判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他的诗风直率,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他身处的时代动荡不安,陆游对此深感忧虑,常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凄凄行》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中反复的“凄凄”“恻恻”不仅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也映射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诗人通过自问自答来引发思考,表达了对人才匮乏的无奈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认为,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的选拔,然而现实则是清庙中缺乏器物,象征着人才的匮乏和国家的困境。
陆游在诗中强调即使是微薄的儒生,也应为国家尽一份心力。这体现了他身为士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价值的反思与挣扎。诗的最后一句“欲献惧非职”更是表现了他的矛盾心情,想要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又担心这不是自己的职责。这种内心的挣扎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表达对人才匮乏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展现了他作为士人的自我反思与内心挣扎。
诗词测试:
"凄凄"和"恻恻"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岩穴"指的是什么?
A) 寻找人才的地方
B) 风景优美的地方
C) 诗人生活的地方
答案:A
陆游在诗中表现了对国家的什么态度?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忧虑
C) 无所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