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鱼唇》

时间: 2025-05-03 03:42:27

诗句

海物虽惟错,烹鱼共爱唇。

吞钩前日屡,送酒此时频。

巨口应争羡,丰颐倍可珍。

不须耽丙尾,一种味偏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42:27

原文展示:

海物虽惟错,烹鱼共爱唇。
吞钩前日屡,送酒此时频。
巨口应争羡,丰颐倍可珍。
不须耽丙尾,一种味偏新。

白话文翻译:

尽管海里的鱼类种类繁多,但我们烹饪时都特别喜欢鱼的嘴唇。曾经多次吞下钓钩,而现在却频频举杯畅饮。大口鱼让人羡慕,丰腴的鱼头更显得珍贵。我们不必贪恋那丙(鱼尾),因为这种独特的味道更是新鲜美味。

注释:

  • 惟错:惟是指只是,错是指种类繁多。
  • :这里指鱼的嘴唇部分,通常被认为是美味之处。
  • 吞钩:表示钓鱼时多次上钩捕捉。
  • 送酒:此时指的是饮酒的时机。
  • 巨口:指大口鱼,通常体型较大。
  • 丰颐:丰厚的鱼头,形容其肉质丰富。
  • 丙尾:鱼的尾部,此处表示不必过于追求。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可以感受到鱼作为食物的文化象征。古代文人常以鱼喻生活中的各种滋味,鱼的不同部位在饮食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廷崙(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生活的诗歌。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饮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在宴饮场合对食材选择的讲究。诗中表现出对鱼类的喜爱,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饮食习惯。

诗歌鉴赏:

《鱼唇》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对鱼唇的独特喜爱,诗人通过对鱼的描写,反映了对美食的鉴赏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首句“海物虽惟错”开篇即引人入胜,说明海洋的丰饶多样,而“烹鱼共爱唇”则直接切入主题,强调鱼唇的美味。诗中通过“吞钩前日屡”暗示了钓鱼时的乐趣及对美味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送酒此时频”则描绘了饮酒作乐的场景,与美味的鱼唇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接着“巨口应争羡,丰颐倍可珍”的对比,突出了丰腴鱼头的珍贵,反映了人在食物选择上的讲究。“不须耽丙尾,一种味偏新”则让人联想到品质与口味的追求,强调了鱼唇作为独特美味的地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海物虽惟错:海洋中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
    2. 烹鱼共爱唇:大家在烹饪时都特别喜欢吃鱼的嘴唇。
    3. 吞钩前日屡:过去多次被鱼钩钓到。
    4. 送酒此时频:此时的饮酒频繁而愉快。
    5. 巨口应争羡:大口鱼让人感到羡慕。
    6. 丰颐倍可珍:丰腴的鱼头更值得珍惜。
    7. 不须耽丙尾:不必过于贪恋鱼的尾部。
    8. 一种味偏新:因为这种独特的味道更为新鲜。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了“吞钩”来形容对鱼的渴望。
    • 对仗:如“吞钩”与“送酒”,形成音韵的和谐。
    • 反复:强调对鱼唇的喜爱。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鱼唇的独特喜爱和对美食的追求,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品味与欣赏。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鱼唇:象征着美味,代表着生活中的小确幸。
    • :象征着欢乐与社交,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 巨口丰颐:象征着丰饶的自然和对美好食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物虽惟错”意为: A. 海洋的物种多样
    B. 海洋中的物种稀少
    C. 海洋的鱼类不好吃
    D. 海洋的鱼类全是同一种

  2. 诗中提到的“丰颐”指的是: A. 鱼的尾部
    B. 鱼的头部
    C. 鱼的身体
    D. 鱼的鳍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饮中八仙歌》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现了饮酒的快乐,但更侧重于豪情与人生哲理。
  • 《饮中八仙歌》:通过饮酒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乐趣,而《鱼唇》则更聚焦于对美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中病后作 遣怀 山中答刘书记寓怀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夜吟 山下残夏偶作 公子家二首 沧浪峡 兵后寻边三首 陪郑先辈华山罗谷访张隐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快志 楚弓复得 矢字旁的字 窈窕冥冥 包含祧的词语有哪些 优柔厌饫 攀花折柳 覆餗偾辕 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漫漫长夜 走之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排量 晴光 乛字旁的字 狮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