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4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42:27
海物虽惟错,烹鱼共爱唇。
吞钩前日屡,送酒此时频。
巨口应争羡,丰颐倍可珍。
不须耽丙尾,一种味偏新。
尽管海里的鱼类种类繁多,但我们烹饪时都特别喜欢鱼的嘴唇。曾经多次吞下钓钩,而现在却频频举杯畅饮。大口鱼让人羡慕,丰腴的鱼头更显得珍贵。我们不必贪恋那丙(鱼尾),因为这种独特的味道更是新鲜美味。
此诗虽不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可以感受到鱼作为食物的文化象征。古代文人常以鱼喻生活中的各种滋味,鱼的不同部位在饮食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评价。
许廷崙(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生活的诗歌。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饮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在宴饮场合对食材选择的讲究。诗中表现出对鱼类的喜爱,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饮食习惯。
《鱼唇》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对鱼唇的独特喜爱,诗人通过对鱼的描写,反映了对美食的鉴赏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首句“海物虽惟错”开篇即引人入胜,说明海洋的丰饶多样,而“烹鱼共爱唇”则直接切入主题,强调鱼唇的美味。诗中通过“吞钩前日屡”暗示了钓鱼时的乐趣及对美味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送酒此时频”则描绘了饮酒作乐的场景,与美味的鱼唇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接着“巨口应争羡,丰颐倍可珍”的对比,突出了丰腴鱼头的珍贵,反映了人在食物选择上的讲究。“不须耽丙尾,一种味偏新”则让人联想到品质与口味的追求,强调了鱼唇作为独特美味的地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鱼唇的独特喜爱和对美食的追求,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品味与欣赏。
诗中“海物虽惟错”意为:
A. 海洋的物种多样
B. 海洋中的物种稀少
C. 海洋的鱼类不好吃
D. 海洋的鱼类全是同一种
诗中提到的“丰颐”指的是:
A. 鱼的尾部
B. 鱼的头部
C. 鱼的身体
D. 鱼的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