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6:04
江涨
作者: 苏辙
山中三日雨,江水一丈高。
崩腾没州渚,淫溢浸蓬蒿。
凌晨我有适,出门舟自操。
中廛已易肆,下道先容舠。
鸡犬萃坟冢,牛羊逾圈牢。
厨薪散流枿,囷米为浮糟。
卧席不遑卷,剥茧仍未缫。
老弱但坐视,闾里将安逃。
徙居共扰扰,来势方滔滔。
嗟余偶同病,哀尔为生劳。
晴日慰人愿,寒风送惊涛。
藩篱山旧趾,蠃蚌遗平皋。
流窜非择地,艰难理宜遭。
胡为苦戚戚,一夕生二毛。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连下三天雨后,江水上涨到一丈高的景象。水势涌动,淹没了河洲和芦苇;早晨我出门,自己操舟,发现市场已被淹没,街道上船只在漂流。鸡犬汇聚在坟墓旁,牛羊也已越过栅栏。厨房的柴火散落,粮仓里的米也漂浮在水面上。卧席没有时间卷起,剥茧的工作也仍未完成。年老体弱的人只能坐着看,村子里的人们不知道该向哪里逃避。迁居的人们感到不安,洪水来势汹涌。我感叹自己与他人同遭此难,哀叹生活的艰辛。晴天的阳光令人生出希望,但寒风又带来了惊涛。围墙原来的地方已被淹没,只有一些蚌壳留在平地上。逃窜并没有选择地方,生活的艰难注定要遭受。为何要如此苦恼,一夜之间竟白了两根头发。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齐名。苏辙以其诗词、散文、和议论闻名,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方多雨季节,反映了洪水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刻画了自然灾害带来的社会现象及人们的苦痛生活。
《江涨》是一首深刻反映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诗。诗中通过对洪水上涨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一种惨烈的景象。开头两句“山中三日雨,江水一丈高”便直接引入主题,简洁而有力。接下来的描写描绘了水势的浩荡,淹没田地、牲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诗中的细节,如“鸡犬萃坟冢,牛羊逾圈牢”,不仅令人感受到洪水的无情,更折射出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和绝望。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个人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力感与同情。尤其是“老弱但坐视,闾里将安逃”一句,传达了灾后人们的焦虑与彷徨。最后,诗人感慨“胡为苦戚戚,一夕生二毛”,既是对生活困扰的感叹,也是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关怀,诗人用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苦痛与无奈的世界,展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在逆境中的无奈与痛苦,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深刻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江水上涨的高度是几丈?
诗中描述的“鸡犬萃坟冢”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