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游洞》

时间: 2025-07-28 14:51:01

诗句

洞前危迳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51:01

原文展示

三游洞
作者:苏辙 〔宋代〕

洞前危迳不容足,
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
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
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
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
野老构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
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
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
至今冠盖长满门。


白话文翻译

在洞前崎岖的山路上无法行走,洞中宽敞明亮可容下百人。苍翠的山崖高耸如柱,乱石散落像惊慌的鹿。清澈的溪水百丈深处没有路,水面满布沙土如鱼鳞般闪烁。夜深时明月升起山顶,光辉洒下洞口刚到唇边。洞内昏暗得像个大屋,野老在火旁坐着火光青如磷。若是黎明欲出,迷失在上下之间,洞中的气息飘荡如横云。深山大泽中也有这样的情景,野鸟鸣叫孤独的熊蹲伏。三人一去再也看不见,至今门前的冠盖已是满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迳:狭隘而危险的小路。
  • 明旷:明亮而开阔。
  • 硉兀:指高耸的岩石,形状似柱。
  • 惊麇:形容惊慌失措的鹿。
  • 百丈:形容溪水的深度。
  • 如鱼鳞:比喻水满沙土表面闪闪发光。
  • 沉沉:形容黑暗而沉重。
  • 青如磷:比喻火光发青,像磷光一样。

典故解析:

  • 三游洞:可能指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洞穴,强调其深邃与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和兄长一起被称为“苏门三学士”。苏辙以诗词、散文和政论著称,提倡“文以载道”的思想。

创作背景: 《三游洞》创作于苏辙游览洞穴时,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洞穴场景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三游洞》是苏辙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全诗以洞穴为中心,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深山幽谷的奇异景观。开头两句“洞前危迳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给人一种对比的感觉,前者狭窄危险,后者则开阔明亮,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归属的渴望。

接下来的描写如“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神秘,山崖和石头仿佛是自然的守护者,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则描绘出溪水的深邃与复杂,象征着人生的道路曲折而难以预测。

在夜晚明月照耀下,洞口的景象显得格外神秘,沉沉的黑暗仿佛包围着一切。最后两句“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不仅描绘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也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的敬畏,深具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前危迳不容足:描述洞前的路小而险,暗含旅行的风险。
  2. 洞中明旷坐百人:洞内明亮而宽敞,可以容纳众人,体现一种宁静的聚会场景。
  3. 苍崖硉兀起成柱:描写山崖的高耸,形象生动,给人以力量感。
  4. 乱石散列如惊麇:比喻石头如同惊慌失措的鹿,突显自然的无序与生动。
  5. 清溪百丈下无路:溪水深而无路,象征人生的困境。
  6. 水满沙土如鱼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水与沙的交融之美。
  7. 夜深明月出山顶:描绘夜晚的景象,象征着希望的光明。
  8. 下照洞口才及唇:月光照亮洞口,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9. 沉沉深黑若大屋:形容洞内的黑暗,仿佛一个大屋子,增加了神秘感。
  10. 野老构火青如磷:野老的火光如磷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11. 平明欲出迷上下:晨光乍现,造成了上下迷失的错觉。
  12. 洞气飘乱为横云:洞内气息飘动,像横云般变幻,体现自然的动态。
  13. 深山大泽亦有是:深山与大泽中也有类似的景象,暗示自然的普遍性。
  14. 野鸟鸣噪孤熊蹲:描绘生灵在大自然中的孤独与活力。
  15. 三人一去无复见:暗示人事无常,三人离去后再无音信。
  16. 至今冠盖长满门:时间流逝,门前的冠盖象征着无常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满沙土如鱼鳞”,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如“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磷”,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
  • 拟人:如“惊麇”,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三游洞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穴:象征着未知与神秘。
  • 明月: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溪水:象征着人生的流动与变化。
  • 野老:象征着自然的原始与宁静。
  • 野鸟与孤熊:代表自然界的生命与孤独。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洞穴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隐秘与探寻,明月代表着理想与追求,溪水则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游洞》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D. 杜甫

  2. “洞前危迳不容足”中的“危迳”指的是? A. 宽阔的小路
    B. 狭隘而危险的小路
    C. 美丽的花园
    D. 安全的道路

  3. 诗中“沉沉深黑若大屋”主要是描述什么? A. 洞内的光亮
    B. 洞内的黑暗
    C. 洞外的风景
    D. 洞口的月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苏辙《三游洞》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辙更强调洞穴的神秘与人生的无常,而王维则突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3. 《唐宋诗词选》
  4. 《苏辙研究》

通过以上的学习指导,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游洞》的情感与意境,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称) 台头寺送宋希元 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 河满子 湖州寄南守冯当世 次韵袁公济谢芎椒诗 约吴远游与姜君弼吃蕈馒头 次韵法芝举旧诗 桃花 南乡子(宿州上元) 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悬兵束马 百开头的成语 普度群生 骑鲸客 二师 幺字旁的字 诬染 儿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刺上化下 中美上海公报 争分夺秒 一琴一鹤 包含城的词语有哪些 乘风转舵 心字底的字 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