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5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50:53
西湖二咏 食鸡头
作者:苏辙 〔宋代〕
芡叶初生绉如谷,
南风吹开轮脱毂。
紫苞青刺攒猬毛,
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
谁料明珠藏满腹。
剖开膏液尚模糊,
大盎磨声风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
满堂坐客分升掬。
纷然咀噍惟恐迟,
势若群雏方脱粟。
东都每忆会灵沼,
南国陂塘种尤足。
东游尘土未应嫌,此物秋来日尝食。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水面上的芡叶刚刚生长,像细绉的谷物,南风吹来,花轮似乎也从水面上脱落。紫色的苞和青色的刺像刺猬的毛一样聚集在一起,水面上开出的花朵与水下的果实交相辉映。初看时,水面上似乎有些森然的红色,令人不敢靠近,谁能想到水中竟藏着明珠般的美味。剖开之后,里面的膏液还显得模糊不清,像是大盎盛开的磨声,伴随着风雨的急促。清泉与火焰的结合并未持久,满堂的客人们开始争相舀取,生怕慢了就错过了美味。纷纷品尝的情景犹如刚刚孵化的雏鸟争抢食物一般。时常回忆起东都的灵沼,南国的塘口更是丰盛。即使东游途中满是尘土,也不应该嫌弃,到了秋天,终究能尝到这美味。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游览西湖之际,表达了对西湖自然美景和美食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食鸡头》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西湖初夏的风景与美味。诗中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场景,芡叶的初生、南风的吹拂、花朵的绽放,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每一句都充满了生机,尤其是“纷然咀噍惟恐迟,势若群雏方脱粟”,这两句更是将众人争相品尝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美食带来的快乐与惬意。
诗中也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尤其是在“森然赤手初莫近”一句中,虽然美味诱人,但又暗含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小心翼翼的态度。同时,在诗的结尾,苏辙表达了对美食的期待与向往,体现了生活中的乐趣与简单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极具感染力,结合了自然美、生活美与人文情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美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珍惜,展现了人文情怀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芡叶”是什么?
诗人对食物的态度是怎样的?
“纷然咀噍惟恐迟”这句描绘了什么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