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江东去 其一 和东坡韵病起闲述》

时间: 2025-05-06 00:59:51

诗句

一卧经旬,喜百事无营,祇须药物。

病起渺然思泽国,兴在黄楼赤壁。

五老烟空,九华云静,涛涌三山雪。

长江如堑,阅来多少英杰。

却想江左风流,五陵豪贵,过眼春花发。

屈指千年如一日,歘忽风休电灭。

对镜慵看,倚楼长叹,一任添华发。

寸心炯炯,清觞坐引秋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9:51

原文展示

大江东去 其一 和东坡韵病起闲述
作者: 夏言 〔明代〕

一卧经旬,喜百事无营,祇须药物。病起渺然思泽国,兴在黄楼赤壁。五老烟空,九华云静,涛涌三山雪。长江如堑,阅来多少英杰。却想江左风流,五陵豪贵,过眼春花发。屈指千年如一日,歘忽风休电灭。对镜慵看,倚楼长叹,一任添华发。寸心炯炯,清觞坐引秋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生病期间的感受与思考。他躺了十天,感到百事无忧,只需依赖药物来调养身体。在病中,他思念家乡的水泽,回忆起黄楼和赤壁的景象。五老山烟雾缭绕,九华山云朵静谧,江水涛涛,仿佛在涌动着三山的雪。长江如同深渊,多少英杰在此经过。转念想到江左的风流人物和五陵的豪贵,春花瞬息而逝,仿佛千年只是一瞬。对着镜子懒散地看,倚着楼栏长叹,任凭白发渐添。心中明亮如星,独自举杯邀明月。

注释

  • 经旬:十天。
  • 祇须:只需要。
  • 渺然:渺小而微弱。
  • 泽国:指水乡,家乡。
  • 五老:指五老峰,风景名胜。
  • 九华:九华山,名山。
  • 如堑:如同深渊。
  • 屈指:用手指计算。
  • 歘忽:转瞬之间。
  • 添华发:白发渐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明代诗人,出身于士人家庭,擅长诗词,书法也颇有造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经历和情感为题材,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因病卧床期间,借此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细腻,层次分明。作者通过病中躺卧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对过往历史的回忆与感慨。诗中描绘的景象,如五老烟、九华云,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对历史英杰的追思。长江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不仅是地理上的河流,更象征着历史的悠长和人物的兴衰。

在时间的流逝中,春花虽美,却是过眼即逝;千年如一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无情的感悟。对镜慵看、倚楼长叹,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年龄与生命的无奈与接受,白发的增加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无情提醒。

诗的末句“寸心炯炯,清觞坐引秋月”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哲理,虽身处病榻,但心中仍然明亮,且对月饮酒,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更深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卧经旬:形容病卧十天,时间的流逝。
  • 喜百事无营,祇须药物:除了药物,无需操心其他琐事,表现出一种惬意。
  • 病起渺然思泽国:病中思念家乡,情感的深邃。
  • 兴在黄楼赤壁:提及历史名胜,触发对历史的思考。
  • 五老烟空,九华云静: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宁静的氛围。
  • 涛涌三山雪:长江的波涛与雪的意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 长江如堑:比喻长江的深邃与辽阔。
  • 阅来多少英杰:感叹历史上多少杰出人物在此经过。
  • 却想江左风流:回忆历史人物,感慨时间流逝。
  • 屈指千年如一日:时间的无情和短暂。
  • 对镜慵看,倚楼长叹: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慵懒。
  • 寸心炯炯,清觞坐引秋月:内心清明,独自品酒,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江比作深渊,突出其深广。
  • 对仗:如“五老烟空,九华云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休电灭”,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与历史人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在生病期间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历史的长河,流淌着无数故事。
  • 黄楼赤壁:历史文化的象征,激发对历史的思考。
  • 五老烟、九华云: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代表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病起渺然思泽国”是什么意思?

    • A. 诗人病中思乡
    • B. 诗人思考药物
    • C. 诗人思念恋人
  2. “长江如堑”是指:

    • A. 长江很浅
    • B. 长江很深
    • C. 长江很宽
  3. 诗中提到的“黄楼”和“赤壁”分别代表:

    • A. 自然景观
    • B. 历史名胜
    • C. 现代建筑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夏言 vs. 苏轼:两者在对历史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但夏言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苏轼则更关注历史事件的叙述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夏言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集英殿考试酬唱 其四 集英殿考试酬唱 其二 集英殿考试酬唱 其一 侍宴池上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三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二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一 圆石六题 其五 快览亭 哭陈商老 悼陈伯修殿院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床头捉刀人 手字旁的字 豪帅 悬龟系鱼 曰字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白龙鱼服 丹书白马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宝盖头的字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罪逆深重 行字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薄情 千灾百难 乙字旁的字 杂化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青毡旧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