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5:4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5:47:02
二宗性清真,俱抱岁寒节。常思风云会,为国奋忠烈。道方沧波穨,位有豺虎窃。夫妇相鱼肉,关中一丈雪。北风夜涔涔,竹枯松柏折。泰来拔茅连,井收寒泉冽。天地复其所,我辈皆慰惬。何为对樽壼,似见小敌怯。大宗垂紫髯,贵气已森列。小宗新换骨,健啖颇腴悦。昨宵连环梦,秣马待明发。寒日一线长,把酒相喻说。人生但安乐,逢世无巧拙。斑衣戏亲庭,不作经年别。犹有未归心,远寄丁香结。
两位宗师的性情都很清高纯正,恰逢岁寒节气。我常常思念在风云变幻中聚会,为国尽忠而奋斗的壮志。道理就像是浩瀚的沧海,地位却有像豺狼和老虎般的窃贼。夫妻之间如同鱼肉相食,关中大地一片白雪皑皑。北风在夜里呼啸,竹子枯萎,松柏也折断。泰来之地拔起茅草,井中收集着寒冷的泉水。天地复归其所,我辈都心安理得。为何对着酒樽,似乎见到小敌怯懦。大宗长者留着紫色长髯,贵气已然显现。小宗新换了骨头,饮食颇丰,心情愉悦。昨夜连环梦中,准备明日出发。寒日一线绵长,举杯畅谈。人生不过寻求安乐,遇世皆无巧拙。斑衣戏耍在亲庭,不会作经年别离。仍然有未归之心,远寄丁香结。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仕途坎坷,经历了多次的政治斗争。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游刃有余,尤其擅长于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
此诗创作于冬至时节,诗人通过对冬季寒冷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国家事势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黄庭坚的《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冬至的描写,引发了对忠烈之士、对国家情势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哲理反思。开篇提到的“二宗性清真”,让人感受到一种高洁的品格,接着提到“常思风云会”,则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和时局的关注。在描写自然景象时,诗人用“北风夜涔涔,竹枯松柏折”展现了冬天的严酷,以及自然界对生命的考验。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由外而内,既有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切表达。最后的“犹有未归心,远寄丁香结”,则是情感的升华,体现了对家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彰显了黄庭坚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忠诚和正义的追求,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二宗性清真”中的“二宗”指的是:
A. 两位宗师
B. 两个宗派
C. 两个朋友
D. 两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北风夜涔涔”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夏天的炎热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花开
D. 秋天的落叶
“犹有未归心,远寄丁香结”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忠诚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憧憬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以豪放洒脱著称,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