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喜晴》

时间: 2025-04-23 17:00:15

诗句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00:15

原文展示: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白话文翻译:

在窗边的梅花已经熟透,花瓣纷纷落下;墙边的竹笋也已经长成,破土而出。经过连日的雨水,我们竟然没有察觉春天已经过去,直到今天阳光明媚,才意识到夏天已经深深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窗间:窗户旁边。
  • :梅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熟落:成熟后掉落,形容梅花的凋零。
  • :花的根部或底部。
  • :竹子的幼芽,春季生长。
  • 出林:从林中冒出。
  • 连雨:连续的雨水,指天气潮湿。
  • 春去:春天已经过去。
  • 一晴:突然放晴的天气。
  • 方觉:才意识到。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梅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笋”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喜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悟。首联通过梅花的成熟和落蒂,描绘了春天的结束,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梅花的落蒂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更隐含着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紧接着的“墙下笋成出林”则呈现出一种新的生机,竹笋的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长,形成了春与夏的交替,既有对失去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向往。

全诗通过“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敏感。连绵的雨水让人麻木,直到阳光透过云层,才让人意识到季节的更替。诗人在这简单的自然描绘中,融入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与思考,折射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窗间梅熟落蒂:窗边的梅花已经成熟,花瓣开始掉落,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2. 墙下笋成出林:墙边的竹笋已经长成,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
  3. 连雨不知春去:连续的雨水让人麻木,以至于没有意识到春天已经过去。
  4. 一晴方觉夏深:直到今天阳光明媚,才意识到夏天已经深深到来。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春天的告别,后者是对夏天的迎接。
  • 意象:梅花与竹笋两个意象的对比,表现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 拟人:诗中的自然景象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季节更替的细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了春天的美好。
  • 竹笋: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雨水:象征着滋润与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和竹笋分别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
    • B. 生命的脆弱和希望
    • C. 雨水和阳光
  2. 诗人通过什么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 A. 连续的雨水
    • B. 窗外的景色
    • C. 朋友的来访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同样描绘了春雨的细腻感受,但焦点在于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风格上更为沉郁。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则通过自然景物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静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步虚词 步虚词十首 步虚词 其七 步虚词 其一 步虚词四首 其四 步虚词 其四 步虚词 其一 步虚词四首 其四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二十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十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秃宝盖的字 葬用柔日 沉吟不决 高低不就 包含塞的成语 氏字旁的字 易口以食 三摩 火字旁的字 旧雨新知 緛戾 火兵 托物寓兴 震怒 包含縢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