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00:15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在窗边的梅花已经熟透,花瓣纷纷落下;墙边的竹笋也已经长成,破土而出。经过连日的雨水,我们竟然没有察觉春天已经过去,直到今天阳光明媚,才意识到夏天已经深深到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梅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笋”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喜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悟。首联通过梅花的成熟和落蒂,描绘了春天的结束,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梅花的落蒂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更隐含着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紧接着的“墙下笋成出林”则呈现出一种新的生机,竹笋的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长,形成了春与夏的交替,既有对失去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向往。
全诗通过“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敏感。连绵的雨水让人麻木,直到阳光透过云层,才让人意识到季节的更替。诗人在这简单的自然描绘中,融入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与思考,折射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季节更替的细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花和竹笋分别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