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二十》

时间: 2025-04-27 20:03:02

诗句

上界非无事,中天亦有人。

一元通大象,万品不离尘。

驭世多龙女,璇玑并斗身。

法华开玉树,心镜转金轮。

何用求方外,惟须念玉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3:02

原文展示:

上界非无事,中天亦有人。
一元通大象,万品不离尘。
驭世多龙女,璇玑并斗身。
法华开玉树,心镜转金轮。
何用求方外,惟须念玉真。

白话文翻译:

这上天的世界并非没有事情,中天的空间也有人存在。
宇宙的本源贯通了大象,万物的本质与尘世并不相离。
驾驭世间的多是龙女,璇玑星君也在其中。
法华经开启了玉树,心灵的镜子转动着金轮。
何必去追求方外的境界,唯需心中常念玉真。

注释:

  • 上界: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
  • 中天:指天体之中央,象征宇宙的某一部分。
  • 一元:指宇宙的本源或元气。
  • 大象:指自然界的象征或形态。
  • 万品:指万物,形形色色的事物。
  • 驭世:指驾驭和治理世界。
  • 龙女: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神仙。
  • 璇玑:古代天文术语,象征星辰。
  • 法华:指《法华经》,佛教经典。
  • 玉树:象征美好和尊贵的树木,常用以比喻法华经的教义。
  • 心镜:指心灵的明镜,象征内心的明智。
  • 金轮:象征智慧和法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炼,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浊庵,生于明中期,著有诗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哲理与人生,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沈炼对宇宙、人生哲学的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融会贯通,表达了对内心修炼和真实存在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二十》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真实的意境。诗人在开篇便指出“上界非无事”,揭示天界并不是一片虚无,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动,与此同时也强调了中天同样有人存在,表现出对宇宙的思考与对人类的关注。

在“法华开玉树,心镜转金轮”中,沈炼将佛教经典《法华经》与内心的修行结合,表明了修行可使人达到智慧的境界。此处的“玉树”象征着美好而珍贵的心灵状态,而“金轮”的转动则暗示着智慧的流动与启迪。

该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运用“龙女”、“璇玑”等神话元素,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梦幻般的神秘感。而最后两句“何用求方外,惟须念玉真”则提炼出整首诗的核心思想:真正的追求不在于外在的事物,而在于内心的真实与觉悟。这种思想与道教、佛教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沈炼对灵性追求的深入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界非无事:说明天界并非空无一物,暗示着天界的繁忙与活动。
  2. 中天亦有人:强调即使在宇宙的中心也有人存在,揭示人类与宇宙的联系。
  3. 一元通大象:宇宙的本源贯穿了所有形态,表现出万物的统一。
  4. 万品不离尘:各种事物及其本质与尘世是密不可分的,反映了世俗与超脱之间的关系。
  5. 驭世多龙女:人间治理者的多元化,特别是女神的角色,象征着女性的力量。
  6. 璇玑并斗身:璇玑星与斗柄交相辉映,表明了宇宙的和谐与美丽。
  7. 法华开玉树:佛教经典的智慧开启了美好的心灵。
  8. 心镜转金轮:内心明镜的转动象征着智慧的启迪。
  9. 何用求方外:质疑追求外在境界的必要性。
  10. 惟须念玉真:强调要专注于内心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镜转金轮”,将心灵比作镜子,表现内心的明净。
  • 对仗:如“法华开玉树,心镜转金轮”,形成优美的句式。
  • 象征:如“龙女”、“璇玑”,象征着神秘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倡导追求真实的内心体验,而非外在繁华,从而引导读者思考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上界:象征着神圣与超脱的境界。
  • 龙女:象征女性的智慧与力量。
  • 法华:象征佛教的智慧与教义。
  • 玉树:象征心灵的美好与光辉。
  • 金轮:象征智慧与真理的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界在诗中指什么? A. 地球
    B. 天界
    C. 地狱
    D. 人间

  2. “法华开玉树”中的“法华”指什么? A. 一种树
    B. 佛教经典
    C. 一种花
    D. 仙女

  3. 诗中提到的“龙女”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女性的智慧与力量
    C. 战士
    D. 轮回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登高》 - 杜甫
  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与内心情感的细腻,但更加直接和抒情。
  • 《登高》: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沈炼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佛教经典与文化》

这首《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二十》在哲理性与艺术性上都展现了沈炼的深厚修养,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引发对生活、宇宙与内心的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人 涌金汤 亦文斋竹 夜分 杨妃井 雪夜吟竹屋因约友人明日登楚台 新夏 携家 小桃源 小泊毗陵西郊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二十三画汉字大全_详细解析二十三画汉字及其书写技巧 包含央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提手旁汉字大全_轻松掌握提手旁生字 桎槛 田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田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信守不渝 踏语 缩头缩颈 伏法受诛 噶霏 河鱼 单人旁的字 枕曲藉糟 田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月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月字旁的字 丑事外扬 赤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