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步虚词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8:21:26

诗句

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

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

行溢三千数,时丁四万年。

丹台开宝笈,金口为流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1:26

原文展示:

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
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
行溢三千数,时丁四万年。
丹台开宝笈,金口为流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宇宙的深邃和人类修道的艰辛。太极的理念分为高和厚,轻清的事物归属于天空。人们通过修身齐家,能够达到道理的极致,从而成为真正的仙人。修道的过程如同漫长的旅程,经历三千次的修行,时光如同四万年一般漫长。最后,丹台打开了宝贵的秘籍,金口所传承的智慧流传于世。

注释:

  • 太极: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本源。
  • 高厚:形容事物的不同层次或境界。
  • 轻清:指轻盈和清澈的状态。
  • 至道:达到真理或道理的极致境界。
  • 真仙:真正的仙人,指达到高深境界的人。
  • 三千数:可能指的是修行的次数,寓意过程的漫长。
  • 四万年:形容时间的持久。
  • 丹台:道教用语,指修炼的场所或器具。
  • 宝笈:珍贵的书籍。
  • 金口:指智慧的传达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佶(1082年-1135年),字晋卿,号宣和,宋理宗皇帝,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及诗人。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渗透着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步虚词 其一》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交替阶段。赵佶的诗歌常表达他对道教思想的推崇和对修行的渴望,反映了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步虚词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道教思想的诗歌。全诗以太极为引子,探讨了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传达了道教追求的“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赵佶通过“太极分高厚”这一句,彰显了天地万物的分化与层次感,给人一种深邃的宇宙观。

接着,诗中提出了“人能修至道”的思想,强调个人修行的重要性。真正的仙人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努力修行而达成的,这一观点契合了道教重视修行的核心思想。诗中提到的“三千数”与“四万年”,不仅描绘了修行的艰辛和漫长,也反映出时间在修行过程中的相对性。

最后,诗的尾声提到“丹台开宝笈,金口为流传”,象征着智慧的传承与道理的启示。赵佶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修道的赞美,更是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召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极分高厚:阐述宇宙的本源与多样性,体现了天地之间的深刻关系。
  2. 轻清上属天:体现了自然的纯净与高远,强调人的追求应向上。
  3. 人能修至道:表明人类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真理,鼓励修行。
  4. 身乃作真仙:强调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真正的仙人。
  5. 行溢三千数:表明修行的过程是漫长且艰辛的。
  6. 时丁四万年:形象地描绘时间的漫长与修行的遥远。
  7. 丹台开宝笈:象征智慧与知识的传承。
  8. 金口为流传:指代那些传授智慧的人,强调口耳相传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比作漫长的旅程,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象征:使用“丹台”、“宝笈”等意象,象征道教智慧和修行的成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修行的重要性与艰辛,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推崇与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太极:象征宇宙的本源,代表阴阳和谐。
  2. 丹台:道教中的修炼之地,象征着修行的场所。
  3. 宝笈:象征智慧的宝贵与珍稀。
  4. 金口:象征传授知识的权威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极”代表什么?

    • A. 一种武术
    • B. 宇宙的本源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乐器
  2. “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的意思是什么?

    • A.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仙人
    • B. 修行是必要的
    • C. 仙人是天生的
    • D. 以上都不是
  3. 诗中“三千数”最可能表示:

    • A. 修行的次数
    • B. 时间的长度
    • C. 仙人的数量
    • D. 一种神秘的数字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描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将进酒》 (李白): 反映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登高》 (王之涣)与《步虚词 其一》对比: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追求,但《登高》更强调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而《步虚词 其一》则更倾向于道教哲学与修行的过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论俗十二首 观胡文定公手墨因求别本 游朱勔家园 园蔬十咏·韭 论俗十二首 次韵张守酴醾二首 张守唱和红字韵诗八首 省拱辰山 龙眼 寄题观澜亭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怙终不悔 买快 十字旁的字 包含祆的词语有哪些 带减腰围 包含恍的词语有哪些 殊策 水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控驾 莱服 玉粲 狼开头的成语 玉卮无当 江湖医生 涵泳玩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