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1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9:13
三月风光不贷人,千红百紫已成尘。
牡丹底事开偏晚,本自无心独占春。
三月的春光不等人,千红万紫的花朵已化为尘埃。
牡丹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才开放,本来就无心去独占春天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常被用来象征富贵与繁华。在古代文学中,牡丹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文化、品位和地位的象征。诗中“无心独占春”隐含了对花卉争奇斗艳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以爱国情怀、家国忧愤为主题,风格清新而又深沉。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春季,诗人感慨春天的短暂与花开花落的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牡丹独特开花时机的思考。
陆游的这首《寄题王晋辅专春堂》通过简单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流逝。开头以“春光不贷人”引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春天的美好不等人,紧接着描绘了春花的盛放与凋零,展现出一种“千红百紫”的繁华景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花朵终将“成尘”,让人不禁感到惋惜。
接着,诗人引入牡丹这一意象,探讨了它开花的时机。牡丹作为春天的代表花卉,虽迟开却仍然吸引目光,这一方面体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诗中“本自无心独占春”一句,表达了牡丹并不追求独占春光的心态,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丽是自然而然的,而非刻意追求。整首诗在对春之美、花之盛的吟咏中,透出一丝对生命流逝和珍惜当下的哲思,展现了陆游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月风光不贷人:
千红百紫已成尘:
牡丹底事开偏晚:
本自无心独占春: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中“春光不贷人”意指:
A. 春光永驻
B. 春光稍纵即逝
C. 春光只属于牡丹
D. 春光对人有恩
牡丹为何偏晚开放?
A. 因为不在春天
B. 因为气候原因
C. 因为无心去争夺春光
D. 因为花期较长
诗中“千红百紫已成尘”表达了:
A. 花朵满地
B. 春天的美好
C. 花开花落的无常
D. 牡丹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