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示儿》

时间: 2025-04-30 03:44:21

诗句

文能换骨馀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

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44:21

原文展示:

示儿
文能换骨馀无法,
学但穷源自不疑。
齿豁头童方悟此,
乃翁见事可怜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和学习的深刻见解。前两句说,才文可以改变人的骨骼,而知识的学习要追根溯源,自己心中自然明白。后两句则讲到,只有那些年幼的孩子才能真正领悟这些道理,而作为老人,看到这些事物时才感到可怜自己领悟得太慢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文能换骨:指知识和才华能够改变人的本性。
  • 穷源:指追本溯源,深入学习。
  • 齿豁头童:这里指年幼无知的孩子。
  • 乃翁:指“老翁”,即诗人自己。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隐含了对教育的思考和对人生成长的感悟。通过对比年轻人与年长者的理解能力,展现了学习过程中的领悟与成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以豪放激昂的爱国诗歌而闻名,作品涵盖了诗、文、词等多个领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且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陆游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在此背景下,诗作《示儿》通过对教育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后代的期许和对自身成长的反思。


诗歌鉴赏:

《示儿》这首诗短小精悍,但内涵深刻。诗中通过对比文人和儿童的领悟能力,表达了对知识的重视和对成长过程的感慨。开头的“文能换骨”一句,极具哲理,强调了知识的力量和改变人的能力,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崇高敬意。接下来的“学但穷源自不疑”更是点明学习的重要性,告诫后代要深入学习,追根溯源,不可轻言放弃。

后两句则转为自省,老人对年轻人更快领悟的羡慕与无奈,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教导后代,更是在反观自己,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整个诗歌体现了陆游对教育和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知识的尊重,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能换骨馀无法:才能和文学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体现了知识的力量。
  2. 学但穷源自不疑:学习要追根溯源,要有自己的理解,不必怀疑。
  3. 齿豁头童方悟此:年幼的小孩才能理解这些道理,强调了年少的纯真与领悟。
  4. 乃翁见事可怜迟:作为年长者,看到这些道理时才感到可怜自己领悟得太晚。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知识比作骨骼的变化,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代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成长过程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深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和才华。
  • 齿豁头童:象征年轻人的纯真与领悟。
  • :象征年长者的智慧与反思。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出对知识的敬重和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能换骨”是什么意思?
    A. 知识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B. 诗人可以换骨
    C. 文学无用

  2. “学但穷源”强调什么?
    A. 学习要深入追求根本
    B. 学习不需要努力
    C. 学习是无用的

  3. 诗中的“乃翁”指的是谁?
    A. 诗人的老师
    B. 诗人自己
    C. 年轻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有对人生和知识的思考。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在诗中对知识的表述有所不同,李白更偏向于个体的自由与豪放,而陆游则强调知识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四月十四日至广陵 枕上 婺舟道中 问津楼 清畏轩 黄岩县楼 过万年山望罗汉岭上大松 次韵陈粹瑞岩之什 北园送关简州分得古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返来复去 俗手伶工 羊字旁的字 径行直遂 包含认的成语 车字旁的字 催花鼓 沮气 无所施其技 包含尊的成语 改试 一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临深履尾 众眺 风字旁的字 包含盎的词语有哪些 晩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