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1:44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
一迳林杪出,千岩云下看。
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
仰望那遥不可及的高峰,行走时却不断地盘旋曲折。一条小路从林梢中走出,眼前是千山万壑在云雾间的景象。烟雾在半明半暗中变幻,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峰顶上。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千岩云下”可以联想到古人对山水的描绘常用云雾缭绕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幽静、深远的自然美感。诗中描绘的高峰与云雾相结合,反映了道家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与向往。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以散文、诗词见长,尤其擅长于古文运动。其诗作多表现对山水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欧阳修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在官场经历了许多波折,诗中对高峰的向往和行路的艰辛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嵩山十二首·中峰》通过描写巍峨的中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望望不可到”,一方面传达了对高峰的仰慕,另一方面也隐含了人生理想的追求,仿佛在提醒人们追求目标的艰难与远大。接着“行行何屈盘”则展现了在追求理想时的曲折与艰辛,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目标的执着。
“一迳林杪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林间小路的情景,营造出一幅幽静的自然画面。千岩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诗中极具动感的意象,象征着人生的多重可能性与变化。最后两句“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通过描写光影的变幻,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瞬息万变,象征着人生中的起伏和无常。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对高峰的仰望,也有对人生道路的反思,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经历的艰辛与美好,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望望不可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千岩云下看”中的“千岩”主要指什么?
诗中“烟岚半明灭”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