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无俗念》

时间: 2025-05-05 13:12:11

诗句

全真大道理无穷,妙得至人端的。

说破先天玄妙处,默悟其中消息。

体物全彰,应机独露,悟了生前毕。

虽明此理,工夫最要绵密。

低头泄漏天机,不因师指此事如何识。

万类三才谁主运,建立乾坤无一。

变化无穷,包含不尽,运用无踪迹。

虚空打破,光明遍周无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2:11

原文展示:

无俗念
佚名 〔元代〕

全真大道理无穷,
妙得至人端的。
说破先天玄妙处,
默悟其中消息。
体物全彰,应机独露,
悟了生前毕。
虽明此理,工夫最要绵密。
低头泄漏天机,
不因师指此事如何识。
万类三才谁主运,
建立乾坤无一。
变化无穷,包含不尽,
运用无踪迹。
虚空打破,光明遍周无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探讨了全真大道的深邃与无穷,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领悟这些道理。诗中指出,尽管揭示了先天的奥秘,真正的理解在于内心的默悟。作者强调了体悟万物的真实,提醒人们即便明白了大道理,修行的过程依然需要细致入微的努力。诗人提到,不是依赖老师的指引,才能真正领悟这些道理。最后,诗中指出宇宙万物的变化无常与无限,强调了光明的普遍性与空无的打破。

注释:

  • 全真大道理:指道教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理。
  • 妙得至人:指真正明悟道理的人。
  • 先天玄妙:道教哲学中指一种在宇宙形成之前的深奥道理。
  • 体物全彰:对万物的本质有了全面的理解。
  • 三才:指天地人,宇宙的三种基本存在。
  • 乾坤:指天地,代表整个宇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元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文化上融合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上出现了诸多新风格。诗人虽然身份不明,但其作品体现了道教思想的深邃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创作背景:

在元代,道教思想影响深远,许多文人都受其熏陶。此诗的创作可能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道教的思想精髓。开篇即以“全真大道理无穷”引入,强调了大道的广博与深刻。诗人通过对生与死、变化与不变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真谛。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交融,体现了道教“无为”的哲学思想。

诗中“低头泄漏天机”一句,启示我们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外部的指引,而是内心的领悟与体会。此句既是对师道的思考,也是对自我修行的鼓励。诗尾的“光明遍周无极”,以广阔的视野展现了道教追求的境界——无限的光明,超越了有限的人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全真大道理无穷:道理是无穷无尽的,指大道的深邃。
  2. 妙得至人端的:真正明白道理的人,能感受到其中的妙处。
  3. 说破先天玄妙处:解读宇宙形成之前的奥义。
  4. 默悟其中消息:通过内心的反思领悟真理。
  5. 体物全彰,应机独露:理解万物的本质,灵活应对。
  6. 悟了生前毕:领悟的过程贯穿一生。
  7. 虽明此理,工夫最要绵密:即便明白道理,修行仍需细致。
  8. 低头泄漏天机:内心的智慧不应依赖他人。
  9. 万类三才谁主运: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谁。
  10. 建立乾坤无一:一切的建立与形成。
  11. 变化无穷,包含不尽:万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12. 运用无踪迹:运用这些道理时无形无踪。
  13. 虚空打破,光明遍周无极:超越虚空,达到光明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宇宙的变化比作无尽的道理,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深意。
  • 排比:结构上多次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对宇宙法则的理解与内心的修行,强调自我领悟的重要性,以及对变化的接受与包容。诗人希望通过对大道的理解,引导读者走向内心的光明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全真:象征真实、真理的追求。
  • 光明:象征智慧与明悟。
  • 虚空: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空洞的追求。
  • 三才:指代天地人,象征宇宙的基本构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爱情
    • B. 生命的意义
    • C. 道教哲学
    • D. 自然景观
  2. “低头泄漏天机”中的“天机”指的是什么?

    • A. 机密
    • B. 自然法则
    • C. 人生哲理
    • D. 未来命运
  3. 诗中提到的“三才”包括哪三者?

    • A. 天地人
    • B. 水火土
    • C. 阴阳和谐
    • D. 过去现在未来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道教经典,探讨道的哲理。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李白更注重人生的豪情与痛快,而该诗则更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领悟。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史》
  • 《元代诗歌研究》
  • 《古代哲学与文学的交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寿安杂诗十首·寿安杂诗十首·喷玉泉 梅圣俞挽歌二首 其一 送呈班叔大名司户 和子渊元夕 自用前韵 读汉武帝纪 送田校理知晋州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字旁的字 騣童钝夫 虎头虎脑 函盖乾坤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飠字旁的字 包含妆的成语 负薪之资 起福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儒结尾的成语 羽字旁的字 微芹 西字头的字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尣字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三锡 知恩必报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