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太平时》

时间: 2025-05-06 02:32:25

诗句

袅袅疏枝带露轻,隔帘棂,丝丝牵缀别离情。

最难胜。

幽恨只凭羌管诉,调凄清。

临风半是断肠声。

不堪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2:25

原文展示:

袅袅疏枝带露轻,隔帘棂,丝丝牵缀别离情。最难胜。幽恨只凭羌管诉,调凄清。临风半是断肠声。不堪听。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露珠挂在稀疏的树枝上,透过窗帘的缝隙,细细的声音牵引着离别的愁绪。最难以忍受的,是那幽怨的情感,只能通过羌笛来诉说,声音凄清。微风中,那似乎是断肠之声,让人难以忍受。

注释:

  • 袅袅:形容轻柔的样子,通常用于描绘烟、雾等。
  • 疏枝:稀疏的树枝,象征孤独和离别。
  • 隔帘棂:窗帘的缝隙,表示隔绝的距离。
  • 羌管: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表达哀伤情感。
  • 调凄清:形容音乐的调子清冷而悲伤。
  • 断肠声:形容非常悲痛的声音,似乎能让人心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宛,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擅长表现离愁别绪,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太平时》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感受,反映出当时人们内心的无奈与哀愁。

诗歌鉴赏:

《太平时》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离愁别绪的古诗。开篇以“袅袅疏枝带露轻”描绘出一幅清晨的自然图景,露珠轻盈地挂在稀疏的树枝上,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柔情和脆弱。隔帘棂的“丝丝牵缀”,则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牵挂。诗的情感在此处逐渐升温,尤其是“幽恨只凭羌管诉,调凄清”的描写,更是将离别的痛苦与孤独深刻刻画。羌管的声音如同无声的泪水,凄清而悲怆,仿佛在诉说着心底的幽怨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而哀伤的,尤其是结尾的“不堪听”,更是道出了诗人在面对离愁时的无力感与绝望。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又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美感,又有内心的共鸣,展现了明代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袅袅疏枝带露轻:轻柔的露水挂在稀疏的树枝上,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暗示心境的脆弱。
  2. 隔帘棂,丝丝牵缀别离情:窗帘的缝隙透出细微的声音,暗示离别的愁绪在不断牵引着思念。
  3. 最难胜:表达对这种离愁的无奈与难以承受的情感。
  4. 幽恨只凭羌管诉,调凄清:使用羌笛来诉说内心的幽怨,音乐的凄清增强了悲伤的氛围。
  5. 临风半是断肠声:微风中传来的声音让人感到心痛,暗示着伤痛是无处不在的。
  6. 不堪听:结尾展现出诗人对这种情感的无奈与不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肠声”比喻极度悲痛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袅袅”和“丝丝”,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展现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新与脆弱,暗示诗人的柔情。
  • 疏枝:象征孤独和离别,传达出内心的空虚。
  • 羌管:象征音乐与诉说,代表情感的宣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羌管”指代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饮料

  2. “不堪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绝望
    C. 平静
    D. 兴奋

  3. 诗中的“袅袅”用来形容什么? A. 大雨
    B. 烟雾
    C. 露水
    D. 风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离别与思念,但更多强调女性的柔情与细腻情感。
  • 柳永《雨霖铃》:同样是离愁的主题,但在表达方式上更具豪放,情感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钓船笛 其八 效朱希真渔父词 钓船笛 其七 效朱希真渔父词 钓船笛 其三 蓑衣 钓船笛 其二 钓矶 钓船笛 其一 渔庵 钓船笛 钓船笛 钓船笛 钓船笛 钓船笛 其二 效朱希真渔父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饮气吞声 耂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回舞 由头 涵濡 不知自量 授赏 眉清目朗 马到成功 进开头的成语 瓦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包含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召神弄鬼 公份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