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25
山头鹿,距跄跄,目瞠瞠。田租未了压盐租,夫死亭官杓头杖。夫死捉少妻,拷妻折髁不能啼。妻投河,作河妇,狱丁捉,白头母。
山头的鹿,脚步踉跄,目光呆滞。田租还没交完,又压上了盐租,丈夫被亭官的杖打死。丈夫死后,官府捉走了年轻的妻子,拷打她,使她骨头折断,无法哭泣。妻子投河自尽,成了河中的妇人,狱卒捉走了白发的老母。
作者介绍: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豪放,多写社会现实,反映民间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特别是农民和盐民在重税压迫下的苦难。诗中通过山鹿的形象,隐喻了人民的困苦和无奈。
这首诗以山鹿为象征,描绘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诗中的山鹿脚步踉跄,目光呆滞,形象地表现了人民在重税压迫下的无助和绝望。田租和盐租的双重压迫,使得农民和盐民无法承受,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碎和社会的动荡。诗中的“夫死亭官杓头杖”和“拷妻折髁不能啼”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山鹿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距跄跄”和“目瞠瞠”形容了什么? A. 山鹿的疲惫和呆滞 B. 官府的残暴 C. 农民的勤劳 D. 盐民的苦难
诗中的“田租未了压盐租”反映了什么? A. 农民和盐民的双重负担 B. 官府的残暴 C. 农民的勤劳 D. 盐民的苦难
诗中的“夫死亭官杓头杖”描绘了什么? A. 官府的残暴 B. 农民的勤劳 C. 盐民的苦难 D. 山鹿的疲惫
答案:1. A 2. A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