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4:49
《凉州词》
作者:孟浩然 〔唐代〕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整个乐曲如同紫檀木雕刻的金色花纹,琵琶的声音传入云端。
在遥远的胡地有三万里,我怎忍心在马上送别明君?
异域的乐音令人感到悲伤,羌笛和胡笳也不需要再吹奏。
我坐着看今夜的关山明月,思念那边城的游侠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异方之乐令人悲”可以解读为对战争与离别的感伤,背景上引发了古代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凉州词》作于边疆,可能是诗人旅途中对异域生活的感慨。此时正值唐代盛世,边疆多战乱,诗人通过描绘乐器和音乐,表现出对边地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游侠的怀念。
《凉州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孟浩然对边疆生活的独特视角。诗的开头,通过“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描绘出琵琶乐声的美妙,瞬间引人入胜,仿佛乐音已穿越千里,飘荡在空中。接下来的“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则展现了诗人对明君的依依不舍,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忠诚。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则反映了诗人面对异域乐音的孤独感,尽管音乐动听,但在此时此境却无法引发愉悦,反而带来悲伤。最后一句“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月光下的边关景色,勾起了游侠们的身影,体现出对自由和侠义精神的向往。整首诗在清丽的意象中穿插着深刻的情感,表现出对国家、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琵琶声入云”)、对仗(如“浑成紫檀”与“作得琵琶”)、意象(如“关山月”)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与音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游侠的深切思念,反映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凉州词》的作者是?
A. 王维
B. 孟浩然
C. 李白
诗中提到的“羌笛胡笳”是什么?
A. 乐器
B. 诗名
C. 地名
“思杀边城游侠儿”中的“游侠儿”指的是?
A. 士人
B. 游牧民族
C. 自由的侠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对边疆的思考与离别的情感,但其风格更加沉静,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孟浩然的《凉州词》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游侠与国家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但表现手法和情绪深度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魅力以及孟浩然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