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3:54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作者: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翠微山在终南山中,雨后光景最为宜人。
闭门修行已久,手杖撑着我登高远眺。
于是造访隐者的房舍,才明白静居者的妙处。
儒道虽有不同,云林间却有相同的调子。
两心相知,欢喜得多,毕景与我共谈欢笑。
夜幕降临,我在高窗下入睡,时常看见远山的炊烟。
怀念赤城的标志,更想起临海的险峭。
风声与泉声清脆悦耳,何必去苏门山啸叫。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坛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以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孟浩然隐居于终南山时期,反映了他追求清静和自然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于道家思想的认同。
孟浩然的《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和隐士生活的诗,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清静生活的珍视和对友谊的向往。诗中开头提到“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
接下来的“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展现了诗人长时间的隐居生活,只有在偶尔的登高远眺中,才能感受到外界的变化,这种孤独的生活状态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彰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在“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中,诗人与隐者的相遇,进一步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欣赏。在此,儒道虽有差异,但山林中的交流让他们的心灵相通,体现了“云林颇同调”的思想。
最后几句以“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响的向往和对繁华世俗的超然态度,隐士生活的哲学在此得以升华。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孟浩然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翠微终南里”的意思是:
“闭关久沈冥”所表达的情感是:
诗中提到的“儒道虽异门”是强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