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09
实修名自来,犹影长随身。
惑者偏忌嫉,终之反累人。
况驰死后誉,何关一丘尘。
所以识达早,托醉全吾真。
归兴因莼鲈,口腹何足陈。
到今吴江水,秋至清粼粼。
实实在在的修身养性,名声自然跟随,就像影子总是伴随着身体。那些困惑的人偏偏会忌妒和嫉妒,最终反而会累及自己。何况在世间名声的追逐,死后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早早地就要明白真理,醉酒也能让我保持真实的自我。归来的兴致正好是莼菜和鲈鱼,虽然口腹之欲又有什么值得强调的呢?如今吴江的水,到了秋天清澈见底。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奭,号云峰,宋代诗人。他以诗风清新、用词考究而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等题材,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名利的看法发生变化的时期,许多诗人开始反思名声与个人修养的关系。张镃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张镃的《杂兴三十九首 其三十》是一首反映个人哲学与生活态度的诗作。全诗以修身养性为核心,强调内在的真实和自我价值,而非外在的名声与世俗的追逐。诗中通过对“影”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名声与个人修养的关系,即真正的修养和名声是伴随而来的,像影子一样,不可分离。
第二联提到“惑者偏忌嫉”,则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表明了人在面对他人成功时的不安与嫉妒,最终反而会导致自我困扰。接着,诗人直言死后名声的无关紧要,强调了内在的真实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这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最后两句则以自然景物结尾,将个人修养与自然的美好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简单乐趣的享受。通过莼菜和鲈鱼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归隐田园、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他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倡导追求真实自我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选择题:诗中“惑者偏忌嫉”指的是哪类人?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描绘的是__的景象。
判断题:诗中提到“死后名声无关紧要”,这一观点是积极向上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