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宸殿御筵即事 其六》

时间: 2025-04-24 23:03:46

诗句

蛾眉班捲戴花回,遥望君王玉色开。

画楯诸班谢茶酒,尻高首下一声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03:46

原文展示

蛾眉班捲戴花回,遥望君王玉色开。
画楯诸班谢茶酒,尻高首下一声雷。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蛾眉,指柳眉)打扮得花枝招展,朝着君王的方向望去,想见到他那如玉般的容颜。身旁的舞女们在画盾的掩映下,恭敬地向君王献上茶酒,而一声雷鸣般的喝彩声从她们的口中发出。

注释

  1. 蛾眉:柳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柳叶般弯曲。
  2. 班捲:指舞女们穿着的华丽衣裙。
  3. 遥望:远远地眺望。
  4. 君王:指皇帝。
  5. 玉色开:形容君王的容颜如玉般光彩夺目。
  6. 画楯:指装饰有美丽图案的盾牌,可能用于舞台表演。
  7. 尻高首下:形容女子们高昂着头,显示出自信和骄傲的姿态。
  8. 声雷:形容喝彩声如雷鸣般响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仲华,号香山,宋代诗人,生于1160年,卒于1230年。魏了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见长,尤其擅长描写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次庆典中,作者作为宾客观看了宫廷的盛宴,因而产生了感慨。诗中描绘了欢庆的场景和对君王的敬仰,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皇权的崇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的盛宴场景,展现了优雅的舞女与君王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繁荣。诗的开头用“蛾眉班捲戴花回”描写了女子的妆扮,展现出她们的美丽与青春,力图吸引君王的目光。而“遥望君王玉色开”则通过视觉上的期待,表达了对君王优雅与威严的赞美。诗中提到的“画楯诸班谢茶酒”,则刻画了宫廷宴会的热闹气氛,展示出一种礼仪之美。最后一句“尻高首下一声雷”则是对喝彩声的生动描述,突显了整个场景的热烈与欢快。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优美,内容上也充满了宫廷的华丽与对君王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蛾眉班捲戴花回:细腻地描写了舞女们的妆容与服装,传达出她们的娇美与活泼。
  2. 遥望君王玉色开:展现了对君王的仰慕,突出了君王的美丽与光辉。
  3. 画楯诸班谢茶酒:突显宴会的礼仪,表现出舞女们的恭敬与礼仪之美。
  4. 尻高首下一声雷:生动描绘了欢庆的气氛,表现出对君王的热烈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王的容颜比作玉,突显其美丽与高贵。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喝彩声被形象化为雷声,生动传达了热烈的气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宫廷宴会的描绘,表达了对君王的尊敬与仰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与礼仪的重视,展现了宫廷文化的华丽与繁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蛾眉: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2. 君王:代表权威与尊重。
  3. 茶酒:象征着礼仪与社交。
  4. 雷声:象征着热烈的欢呼与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蛾眉”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女子的眉毛
    C. 一种舞蹈
    D. 君王的称号

  2. 诗中提到的“君王玉色开”主要表现了: A. 君王的智慧
    B. 君王的美丽
    C. 君王的权力
    D. 君王的威严

  3. 最后一句中“声雷”用来形容: A. 舞女的声音
    B. 宴会的气氛
    C. 君王的命令
    D. 自然的声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魏了翁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前者更注重宫廷的礼仪与对君王的尊敬,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魏了翁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化与社会》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侍夏承焘夫子踏雪杭州西湖白堤 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二 减字木兰花 花市 减字木兰花 小蝶碧桃 减字木兰花 为某君嘉礼赋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冬至)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其十八 彼岸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好高鹜远 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优游卒岁 求盗 户字头的字 辰字旁的字 包含晕的成语 推宅 业字旁的字 修桥补路 吃顺不吃强 谬舛 心灰意懒 牙字旁的字 帐略 隶字旁的字 行易知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