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万州守潘》

时间: 2025-04-23 16:17:24

诗句

密林和雨剪离支,曲径留阴切藕丝。

自入渝涪山色恶,眼明见此鲁家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17:24

原文展示:

密林和雨剪离支,曲径留阴切藕丝。
自入渝涪山色恶,眼明见此鲁家池。

白话文翻译:

在密林中,雨水剪断了树枝,曲折的小路在阴影下留下了藕丝般的湿润。自从进入这渝涪山,眼前的景色变得恶劣,视线清晰却只见到鲁家的池塘。

注释:

  • 密林:茂密的森林。
  • 剪离支:雨水将树枝剪断,形容雨势猛烈。
  • 曲径:曲折的小路。
  • 留阴:留下阴影。
  • 藕丝:形容湿润而细腻的东西,像藕的丝般。
  • 渝涪山:指重庆的涪陵山。
  • 色恶:景色变得恶劣。
  • 鲁家池:鲁家池塘,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象征某种乡愁。

典故解析:

鲁家池的典故可能与鲁国有关,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孔子有密切关系。这里提到的池塘,或许象征着诗人对故乡或某种人文情怀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5年-1118年),字梦得,号逢溪,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诗,受到后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万州守边时,因地理位置的特殊,山水的恶劣与乡愁交织,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万州守潘》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身处环境的深刻感受。开篇以“密林和雨剪离支”引入,生动描绘了因雨而显得更加茂密的森林,雨水的猛烈仿佛在撕扯树枝,给人一种紧张感。接着,诗人描绘曲折的小路,阴影下的湿润,象征着环境的幽深和复杂。此时,诗人已进入渝涪山,眼前的景色却转为“恶”,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改变,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

诗中对比鲜明,前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而后半部分则表现出诗人对身处环境的不满与失落,尤其是“眼明见此鲁家池”,此句不仅是具体景物的呈现,更是怀念故乡的情感流露。鲁家池可能象征着一种温暖的记忆,对比山水的恶劣,诗人的情感愈加浓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故乡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密林和雨剪离支:描绘雨水与密林的关系,表现出雨的猛烈。
  2. 曲径留阴切藕丝:小路在阴影中,湿润的环境给人以细腻的感受。
  3. 自入渝涪山色恶:进入涪陵山,环境变得恶劣,表现出诗人的失落。
  4. 眼明见此鲁家池:清晰的视线中只见熟悉的鲁家池,代表乡愁。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景色的对比,突显情感的变化。
  • 比喻:藕丝的比喻,形象地传达了湿润的感觉。
  • 意象:密林、雨水、曲径等意象交织,构成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密林:象征着自然的幽深与复杂。
  • :代表着变化与情感的激荡。
  • 曲径:代表着人生的曲折与不易。
  • 鲁家池:象征着故乡的温暖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密林和雨剪离支”意指: A. 雨水使森林更加茂密
    B. 雨水毁坏了树木
    C. 雨水让小路变得湿滑
    D. 雨水与森林无关

  2. “鲁家池”在诗中象征: A. 家乡的温暖
    B. 朋友的聚会
    C. 自然的恶劣
    D. 遥远的记忆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水诗相比,魏了翁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王维作品中的山水常常是宁静的,而魏了翁在描绘自然时,则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层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魏了翁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凉院僧房致斋 次韵子有赋著图书所 庐山五猗 又敬和寓舍 初夏即事一首谢俞德远惠茶 次及甫入峡杂咏·十二培 元夕 严陵道上杂咏七首 用伯修韵迓虞提刑 元宵前三日侍老人游双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获麟 槐夏 包含捉的词语有哪些 釆字旁的字 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疾风扫落叶 渠帅 众和 魚字旁的字 走头无路 喧竞 三框儿的字 师逸功倍 卜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口不择言 橙黄橘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