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赵昌父太社寄桃源何道士》

时间: 2025-04-23 13:54:08

诗句

八十六年彊健客,求余判断二苏诗。

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54:08

原文展示

题赵昌父太社寄桃源何道士
魏了翁 〔宋代〕

八十六年彊健客,求余判断二苏诗。
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在八十六岁高龄时,仍然精神矍铄。他想请教我关于苏轼和苏辙的诗歌,但这几年我在书房中忙于整理自己的事务,连邻居的事情也不太了解。

注释

  • 彊健:强健,身体健康。
  • :这里指的是自己,强调身为外客的身份。
  • 判断:比喻鉴别、评判。
  • 二苏:指苏轼和苏辙,二人是著名的文人,代表了宋代文学的高峰。
  • 点检:整理、检查。
  • 室中事:书房中所做的事情。
  • 问着:询问、打听。

典故解析

  • 苏轼与苏辙:二苏是北宋时期的两位杰出文学家,苏轼以词、诗、文皆有极高成就,苏辙则以诗和散文著称。两人关系密切,作品常被并称,是文人研究的重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30年-1290年),字伯琦,号了翁,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及对苏轼、苏辙的深厚敬意。诗中表达了作者在繁忙的生活中,仍想寻求文学交流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八十六年彊健客”引入,显示出作者即便年事已高,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求知欲。接着提到“求余判断二苏诗”,表明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二苏作品的高度关注。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二苏的崇敬,也是对自身文学水平的自我要求。

而后,作者提到“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凸显了他在忙碌生活中逐渐疏离了周围的事务,甚至对邻里的动态都不太了解。这种孤独感和对文学的执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文学的热爱,令人深思。诗人的年纪与求知的热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一种对生活的自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十六年彊健客:表达了作者的年龄和状态,强调尽管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健康。
  • 求余判断二苏诗:表达了他对二位伟大诗人的作品的渴望与尊重。
  • 年来点检室中事:显示出作者在忙碌中对日常事务的整理与关注。
  • 问着邻家总不知:反映了他在忙碌中对周围事物的疏离与无知。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年龄与追求的对比,表现出作者虽老但依然充满活力。
  • 隐喻:用“判断二苏诗”隐喻对文学深邃的理解和鉴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尽管年事已高,仍希望通过对二苏诗的探讨,与文学保持紧密的联系。

意象分析

  • 岁月:诗中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文学:作为连接作者与世界的桥梁,展现出其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作者的年龄是多少岁?

    • A. 76岁
    • B. 86岁
    • C. 96岁
    • D. 66岁
  2. 诗中提到的两位诗人是谁?

    • A. 李白与杜甫
    • B. 苏轼与苏辙
    • C. 白居易与王维
    • D. 陶渊明与贾岛
  3. 诗人对邻居的了解如何?

    • A. 非常了解
    • B. 部分了解
    • C. 完全不了解
    • D. 一般了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题桃花源记》(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与魏了翁诗中对生活的思考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品松 酬郑毗踯躅咏 湘妃怨(一作湘灵祠)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送卢郎中汀 横吹曲辞。折杨柳 春日有感 赠万年陆郎中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益上损下 而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东走西顾 仰视俯育 遗典 龙奥 瞎天盲地 不问青红皂白 包含鸡的词语有哪些 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薰风解愠 颛醇 鼓字旁的字 系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