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5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54:08
题赵昌父太社寄桃源何道士
魏了翁 〔宋代〕
八十六年彊健客,求余判断二苏诗。
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
这首诗的作者在八十六岁高龄时,仍然精神矍铄。他想请教我关于苏轼和苏辙的诗歌,但这几年我在书房中忙于整理自己的事务,连邻居的事情也不太了解。
魏了翁(约1230年-1290年),字伯琦,号了翁,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及对苏轼、苏辙的深厚敬意。诗中表达了作者在繁忙的生活中,仍想寻求文学交流的愿望。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八十六年彊健客”引入,显示出作者即便年事已高,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求知欲。接着提到“求余判断二苏诗”,表明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二苏作品的高度关注。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二苏的崇敬,也是对自身文学水平的自我要求。
而后,作者提到“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凸显了他在忙碌生活中逐渐疏离了周围的事务,甚至对邻里的动态都不太了解。这种孤独感和对文学的执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文学的热爱,令人深思。诗人的年纪与求知的热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一种对生活的自省。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尽管年事已高,仍希望通过对二苏诗的探讨,与文学保持紧密的联系。
作者的年龄是多少岁?
诗中提到的两位诗人是谁?
诗人对邻居的了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