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50
原文展示
金缯啖虏已无谋,况恃空言废内修。
师卦在中惟九二,曾闻帷幄授成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金缯(指金色的丝绸)已经被敌人吞噬,毫无计谋可言,更何况依靠空洞的言辞来废弃内部的修整。师卦在中间,只有九二的爻辞,我曾听说在帐幕中对这件事有所安排。
注释
- 金缯:指金色丝绸,象征富贵与权力。
- 啖虏:啖意为“吞噬”,虏指敌人,整体意为“敌人已经吞噬了富贵”。
- 况恃:更何况,表示前后对比。
- 空言:空洞的言辞,缺乏实际内容的言论。
- 废内修:废弃内部的修整,指对国家或组织内部的管理和修复。
- 师卦:周易中的卦象,代表军事和变动。
- 九二:周易中卦象的一个特定爻辞,通常代表某种特定的情境或状态。
- 帷幄:指大帐或指挥所,古时多用于军事指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180-?),字士安,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曾任职于地方,因而多有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思考,作品兼具理性与感性,常反映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诗人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形势进行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魏了翁的《书所见闻示诸友 其四》通过简练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感。诗的开头“金缯啖虏已无谋”直接点出敌人已经占据了国家的财富,暗示了当时政局的动荡不安。诗中使用“况恃空言废内修”进一步揭示了依靠空话而不实际推动改革的无用,反映了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批判。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紧迫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行动与言辞、实际与理论的深刻认识。
接下来的“师卦在中惟九二”则引入了周易的元素,表明诗人对未来的预言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师卦象征着军事和变动,说明在复杂的局势中,唯有内在的修养和准备才能迎接挑战。整首诗通过紧凑的结构与深邃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与反思,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警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缯啖虏已无谋:敌人已无计可施,象征国家的富贵被侵吞。
- 况恃空言废内修:空话无用,内部的修整被忽视,反映出对政治空洞化的批判。
- 师卦在中惟九二:引入周易的智慧,强调在变局中应有的准备。
- 曾闻帷幄授成筹:暗示在指挥所中曾有对未来的筹划,展示了对未来的警觉。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对比,展现出敌人和内政之间的关系,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典故的引用(周易)为诗增添了哲理性,使其意蕴更加丰富。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国家现状的深刻剖析,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的批判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 金缯:象征财富、权力的丧失。
- 虏:敌人,象征外部威胁。
- 师卦:与战争、变化相关的象征,表示要应对变化的智慧。
- 帷幄:意指战争的指挥中心,暗示对局势的把握与计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缯”象征什么?
- A. 财富与权力
- B. 战争的胜利
- C. 文化的传承
-
“空言”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实际行动
- B. 毫无实际内容的言辞
- C. 重要的策略
-
“师卦在中惟九二”中提到的“师卦”最直接的含义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关注国家命运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王安石《泊船瓜洲》:探讨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魏了翁的作品均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在国家动荡中的无奈与痛苦,而魏了翁则更关注于政治腐败与改革的必要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