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5:24
原文展示:
千古碧潭秋水骨,琢成孤枕冷于冰。 因为江外朱轮守,得自林閒白足僧。 月幌光寒吞桂魄,暑轩气爽压梅蒸。 奇章好尚非流俗,愿向萧斋代曲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件石枕,它如同千古碧潭中的秋水般清澈,被雕琢成孤枕,触感冷如冰。这件石枕因为被江外的朱轮守(指高官)所拥有,才能从林间的白足僧(指隐士)那里得到。在月光下,它的光芒寒冷如吞噬了桂树的精华,在暑热的房间里,它的气息清爽如压制了梅花的蒸腾。奇章(指诗人自己)的喜好不同于流俗,他愿意在简朴的书斋中代替曲肱(指简朴的生活)。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这首诗是杨亿赠送给当时的参政王给事的一件石枕,通过石枕的描述,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清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在宋代官场中,对高洁品格和清雅生活的向往的体现。通过赠送石枕这一行为,诗人表达了对收礼者高尚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石枕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赞赏。诗中“千古碧潭秋水骨”和“琢成孤枕冷于冰”两句,以秋水和冰的意象,形容石枕的质地和触感,营造出一种清冷、高洁的氛围。后文通过“月幌光寒吞桂魄”和“暑轩气爽压梅蒸”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使得石枕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品格的象征。最后两句“奇章好尚非流俗,愿向萧斋代曲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流俗的超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高洁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高洁品格和清雅生活的向往。通过石枕这一物品,诗人表达了对清冷、高洁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流俗的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千古碧潭秋水骨”比喻的是什么? A. 石枕的质地 B. 石枕的形状 C. 石枕的颜色 D. 石枕的重量
“月幌光寒吞桂魄”中的“桂魄”指的是什么? A. 桂树的叶子 B. 桂树的花 C. 桂树的精华 D. 桂树的果实
诗中“奇章好尚非流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流俗的认同 B. 对流俗的厌恶 C. 对流俗的超越 D. 对流俗的无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