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城陵矶》

时间: 2025-05-02 13:12:58

诗句

群山青不断,峭壁两崖开。

风助孤帆上,江穿乱石来。

东陵纷草树,西楚接楼台。

直恐间关老,扁舟七往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2:58

原文展示

城陵矶
沈梅 〔清代〕
群山青不断,峭壁两崖开。
风助孤帆上,江穿乱石来。
东陵纷草树,西楚接楼台。
直恐间关老,扁舟七往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城陵矶的壮丽景色:青山连绵不绝,峭壁在两侧高耸而开。风助着孤帆向前行驶,江水在乱石间流淌。东边是繁茂的草木,西边是接连的楼台。诗人忧虑着,经过这处险要的关口,自己的小舟会不会在七次航行中迷失方向。

注释

  • 青不断:青山连绵不断的意思。
  • 峭壁:陡峭的山壁。
  • 孤帆:孤独的小帆船。
  • 乱石:水流中错落的石头。
  • 东陵、西楚:指代不同方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
  • 间关:指通道或险要关口。
  • 扁舟:小舟,形容舟的规模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梅,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城陵矶》创作于诗人游历至城陵矶时,受到周围壮丽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与对人生航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城陵矶的壮美风光。首句“群山青不断”,通过“青”字营造出一种连绵不断的视觉印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宏伟。而“峭壁两崖开”则用“峭壁”的形象增强了险峻之感,暗示了前方航行的风险。

接下来的“风助孤帆上,江穿乱石来”,两者相辅相成,既有自然的助力,也有环境的挑战,形成了一种张力,体现了诗人对航行的期待和对未知的恐惧。这种情感在后面的“直恐间关老”中达到了高潮,诗人担忧自己的小舟在这片险恶之地迷失方向,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和生活挑战时的脆弱与无奈。

整首诗运用大量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忧虑的氛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山青不断:描绘了山峦起伏、青翠欲滴的景象,给人以开阔感。
  2. 峭壁两崖开:强调了两侧峭壁的陡峭,暗示了通道的狭窄与危险。
  3. 风助孤帆上:风的助力使孤帆顺利航行,象征着希望。
  4. 江穿乱石来:江水流过乱石,暗示航行的艰难与曲折。
  5. 东陵纷草树:东边的自然景观繁茂,表现出生命的旺盛。
  6. 西楚接楼台:西边是人文景观的延续,体现人类活动的痕迹。
  7. 直恐间关老:直接表达对险关的担忧,增加了诗的紧迫感。
  8. 扁舟七往回:形象地描绘了航行的反复,增加了对航程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陵纷草树,西楚接楼台”,对比自然与人文。
  • 比喻:孤帆与人类的渺小相比,增强了自然的伟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描绘自然的壮丽与航行的艰辛,表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持久。
  • 孤帆:代表人类在广阔自然中的孤独与无助。
  • 乱石:隐喻生活中的障碍与挑战。
  • 草树、楼台:结合自然与人文,反映人类对环境的依赖与改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沈梅
    C. 杜甫

  2. “风助孤帆上”中的“孤帆”指的是什么?
    A. 一只孤独的鸟
    B. 一只小船
    C. 一棵孤独的树

  3. 诗中“直恐间关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崇敬
    B. 对航行的恐惧
    C. 对生活的满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了船行的艰辛与自然景象。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江河月色的美丽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城陵矶》均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但《登高》更侧重于表现个人的悲愁与历史的沉重,而《城陵矶》则在壮丽景色中融入了对航行的思考,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梅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山水诗歌传统》

相关查询

黄经洞 葛仙宅 葛仙茗园 伏虎坛 登石台山与刘次皋李揆王度周仲卿联句 舟行江上 江上晚行 江上晚望 课农人种桑示诸妇 谢张夫人寄芽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褐的成语 皿字底的字 人字头的字 迎刃而判 三驾 齲字旁的字 硕大无朋 风雨漂摇 包含战的成语 包含拒的词语有哪些 门脸儿 无病自炙 匸字旁的字 混秽 契船求剑 伏法受诛 耸畏 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