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舟行江上》

时间: 2025-08-03 23:18:15

诗句

平林漠漠暝烟齐,竹树萧疏望眼迷。

相唤几声何处雁,断霞明处一行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23:18:15

原文展示:

平林漠漠暝烟齐,
竹树萧疏望眼迷。
相唤几声何处雁,
断霞明处一行低。

白话文翻译:

在幽暗的树林中,薄雾迷蒙,天色渐暗,竹林和树木稀疏,望去令人感到迷茫。几声呼唤传来,似乎在问候远方的雁群,而在那断断续续的晚霞之中,只有一队雁影低飞而过。

注释:

  • 平林:平坦的树林,指广阔的林地。
  • 漠漠:形容烟雾朦胧的样子。
  • 暝烟:指傍晚的烟雾,暗淡的光线。
  • 竹树萧疏:竹子和树木稀少,形容景象的荒凉。
  • 相唤:彼此呼唤。
  • 何处雁:问雁群飞到何处。
  • 断霞:指残留的晚霞。
  • 一行低:一群雁飞得很低。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雁”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游子思乡,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晚霞和雁群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汝疆,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象,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舟行江上》是一首描绘江上景色与情感交织的诗歌,诗人以“平林漠漠”的开篇,营造出一种迷离而宁静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渗透于自然中的孤独与思绪。诗中“几声何处雁”的提问,既是对自然的观察,也隐含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断霞明处一行低”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映射出夕阳西下,雁群低飞的景象,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平静的自然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林漠漠暝烟齐:描绘了傍晚时分,树林与烟雾交融的景象,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竹树萧疏望眼迷:稀疏的竹树让人感到迷茫,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 相唤几声何处雁:通过呼唤雁群,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与关切。
    • 断霞明处一行低:夕阳下的雁群低飞,象征着离别与时光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林与夜色比作迷雾,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感和思念情绪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平林:象征宁静与思索的空间。
  • :象征游子与思乡之情。
  •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瞬间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平林漠漠”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夜晚
  2. 诗中提到的“雁”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思乡
    • C. 旅行
    • D. 战争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方汝疆的《舟行江上》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切,而方汝疆则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花 其六 梅花 其五 梅花 其四 梅花 其一 题巨然画 赠灵峰上人墨梅图 红梅 十八 红梅 十五 红梅 十二 红梅 十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音字旁的字 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云愁海思 玄洲 鸟字旁的字 铁林 包含摆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痴念 白雪阳春 同条共贯 刀字旁的字 包含戛的词语有哪些 砂果 朽木难雕 又字旁的字 死亡枕藉 延世 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