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9:06
范启东哀辞 作者: 陆釴 〔明代〕
先生昔为子弟员,
戏笔画花花蒐然。
少师索将送画苑,
惜哉妙质亲朱铅。
朱铅万斛回高堑,
壮士狂歌不成陷。
一时丹青坐颓靡,
独有先生不营缮。
明朝皂帽紫绒衣,
杖藜还看白云飞。
功名过眼如掣电,
叹息斯人古亦稀。
这首诗表达了对范启东的追悼和对他才华的惋惜。诗中提到他曾经是学生的老师,擅长绘画,然而在他去世后,才华却未能被充分发挥。诗人感叹即使在他生前,绘画的成就也难以得到重视,功名与名声如同闪电般转瞬即逝,令人感到遗憾。
陆釴,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抒情和写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和情感。
《范启东哀辞》是陆釴为悼念范启东而作,表达了对其才华的惋惜和对其早逝的悲痛。范启东在生前是一个有才华的艺术家,但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这样人才的哀叹。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笔触,展现了对范启东的深切怀念。诗中提到的“戏笔画花”表现出范启东的艺术才华,而“惜哉妙质亲朱铅”则指出他虽具备出众的艺术才能,然而在现实中却未能得到重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借用“朱铅万斛回高堑”的意象,形象地表现出艺术与成就之间的距离。
此外,诗中对“功名过眼如掣电”的感慨,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名利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最后,诗人通过“叹息斯人古亦稀”的句子,强调了范启东的稀有与珍贵,令人倍感惋惜。整首诗在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基础上,展现了陆釴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范启东才华的惋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探讨了艺术与名利之间的矛盾,揭示了人们对真正才能的珍视和对浮华世界的批判。
关于“朱铅”的比喻,诗中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功名过眼如掣电”反映了什么主题?
“杖藜还看白云飞”表现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