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4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41:01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
金缕袈裟国大师,能销坏宅火烧时。
复来拥膝说无住,知向人天何处期。
送别昙延法师讲完课后前往上都。
身披金缕袈裟的国师,能够在火灾中消除烦恼。
再来相聚时,谈论无常,知道人身在天上何处期盼。
“金缕袈裟”与“国大师”都属于佛教用语,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高僧的尊重与崇拜。昙延法师的角色不仅是传教者,也是思想的引导者,传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无常与解脱。
作者介绍:卢纶,唐代诗人,字子瑄,号澄江,生于今陕西省,擅长山水诗与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是佛教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高僧被邀请讲经说法,诗人以此为题材,表达对昙延法师的尊重与对佛教思想的向往。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抒写了对昙延法师的敬意与佛教思想的思考。首句“金缕袈裟国大师”直接点名法师,以金缕袈裟的象征,体现了法师的尊贵和高尚。接着“能销坏宅火烧时”的意象,既可以理解为法师能够在火灾中保全众生,也隐喻了他在世俗烦恼中的超然与解脱。第三句“复来拥膝说无住”,提到与法师再聚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亲切而深邃的交流,强调了佛教教义中的无常与无住。最后一句“知向人天何处期”,则是一种哲学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迷茫与希望,既有对来世的期待,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融入了深刻的思想,表现出唐代士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与追求,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探讨了佛教中无常与解脱的思想,表达了对高僧的仰慕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结合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测试:
“金缕袈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宅火”象征什么意思?
“无住”在佛教中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诗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