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03
孤贱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
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
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孤独而卑贱的我容易迷失方向,这种境遇又怎么能与他人相比呢?
家族中衰败和荣华的成员少之又少,而在外生长的人却越来越多。
在他乡的桑榆树下,沾湿了衣襟的是血泪交织的情感。
想必会怜惜失群的大雁,那霜雪与烟波的寄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失行雁”可以看作是一种隐喻,象征着失去方向、孤独漂泊的状态。古代文人常以大雁为象征,表达离别和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卢纶(约735年-798年),字子翚,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但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清丽,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卢纶拜访其舅舅时,舅舅因贬官而赴池州,诗中流露出对亲人的关切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孤独与卑贱的心境为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首先对比了自己与他人的生活境遇,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悲哀。随后,诗人通过“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的句子,揭示了家族衰败与外族繁荣的对比,反映出对家族历史的惋惜和对社会变迁的无奈。最后,通过对“失行雁”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对漂泊不定的生活的深切同情,仿佛是在诉说自身的孤独与离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而富有韵味,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深邃思考和对人情冷暖的敏锐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孤独与家族的衰落,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家族情感的追溯,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失行雁”象征什么?
A. 迷失方向的人
B. 成功的人
C. 喜欢游玩的鸟
“衰荣同族少”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家族兴旺
B. 家族的衰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受是?
A. 自豪
B. 无奈与悲伤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卢纶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孤独和对家族的思考,而王维则抒发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悲凉,后者宁静,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