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3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38:46
羽籥兴东序,春秋纪上丁。
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
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
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
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这首诗描写了春秋时期的学习和祭祀场景。开篇谈到羽箭的发射和春秋纪年的开始。接着提到在祭祀汉朝丞相的地方,学习礼仪的鲁国学子们。再者,描述了祭祀用的器具,象征着三代的礼仪,酒樽在两根柱子前供奉。接下来,描绘了雾中槐市的昏暗,和日出时杏坛的明亮。最后回忆起曾经的公卿子弟,曾经听过的吟诵声。诗的最后一句提到,不必向朝廷上进献,真正的善行在西京。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后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尤其以《醉翁亭记》而著称。欧阳修提倡古文运动,强调文辞的自然和清新。
此诗写于欧阳修早年赴府学释奠之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学习的热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和学问的重视。
这首诗以祭祀和学习为主题,通过对古代礼仪的描写,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的描写,体现了学习与文化传承的光明与希望。诗人通过回忆公卿子弟的弦诵声,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文化的向往。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中得到了升华,强调了真正的善行并不需要向外界乞求,而是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对传统的坚守。
诗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推崇,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对历史的尊重,传达了一种文化自信和学习的热情。
诗中提到的“汉丞相”是指哪个朝代的官职?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中的“槐市”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学习
C. 黑暗与明亮的对比
D. 祭祀
“首善本西京”中的“西京”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长安
C. 北京
D.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