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13:07
自我得曾子,於兹二十年。
今又得吴生,既得喜且叹。
古士不◇出,百年犹比肩。
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吴生初自疑,所拟岂其伦。
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
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
决疏以道之,渐敛收横澜。
东溟知所归,识路到不难。
吴生始见我,袖藏新文篇。
忽从布褐中,百宝写我前。
明珠杂玑贝,磊砢或不圆。
问生久怀此,奈何初无闻。
吴生不自隐,欲吐羞俛颜。
少也不自重,不为乡人怜。
中虽知自悔,学问苦贱贫。
自谓久而信,力行困弥坚。
今来决疑惑,幸冀蒙洗湔。
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
世所谓君子,何异於众人。
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
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
惟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颜回不贰过,後世称其仁。
孔子过而更,日月披浮云。
子路初来时,鸡冠佩豭豚。
斩蛟射白额,後卒为名臣。
子既悔其往,人谁御其新。
丑夫祀上帝,孟子岂不云。
临行赠此言,庶可以书绅。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13:07
自我得曾子,於兹二十年。
今又得吴生,既得喜且叹。
古士不出,百年犹比肩。
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吴生初自疑,所拟岂其伦。
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
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
决疏以道之,渐敛收横澜。
东溟知所归,识路到不难。
吴生始见我,袖藏新文篇。
忽从布褐中,百宝写我前。
明珠杂玑贝,磊砢或不圆。
问生久怀此,奈何初无闻。
吴生不自隐,欲吐羞俛颜。
少也不自重,不为乡人怜。
中虽知自悔,学问苦贱贫。
自谓久而信,力行困弥坚。
今来决疑惑,幸冀蒙洗湔。
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
世所谓君子,何异於众人。
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
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
惟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颜回不贰过,後世称其仁。
孔子过而更,日月披浮云。
子路初来时,鸡冠佩豭豚。
斩蛟射白额,後卒为名臣。
子既悔其往,人谁御其新。
丑夫祀上帝,孟子岂不云。
临行赠此言,庶可以书绅。
我从曾子那里获得了教诲,已经二十年了。
如今又得到了吴生的友情,既高兴又感慨。
古代的贤士不出世,百年后仍能与之比肩。
彼江西地区,人才辈出,物产丰富。
吴生初见我时心存疑虑,所想的是否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我第一次见曾子时,文章也初出茅庐。
就像昆仑山倾斜,黄河奔流,浩浩荡荡,汇聚成百川。
我以道理疏导他,逐渐收敛那横流的波澜。
东海深邃知归处,识路并不难。
吴生初见我,藏着新作在袖中。
忽然从朴素的衣衫中,展现出百宝文篇。
明珠、瑰宝、贝壳,虽然各自不完美。
问吴生长久心怀此文,怎会初无闻名?
吴生不再隐藏自己,想要吐露内心羞怯。
年轻时不自重,不求乡里人的怜惜。
内心虽知后悔,学问却因贫苦而艰难。
他自以为久信于人,力行却愈发艰辛。
如今来此决疑惑,幸好能得到洗涤。
我笑对吴生,你应当听我言。
世人所称的君子,何尝与众人有异。
众人为不善,细小之恶终成灭身。
君子能自知,改过不犹豫。
只有在这两者之间,愚者与智者自此分明。
颜回不再犯错,后世称其仁德。
孔子犯过错却能改正,日月也能穿透浮云。
子路初来之时,佩戴着鸡冠与豕豚。
斩蛟射白额,后来成为名臣。
子路既然悔过,谁能阻止他的新生。
丑夫祭祖上帝,孟子岂不是这样说的。
临行赠予你这些话,希望能作为书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致力于提倡文人风范,重视文采与道德。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与吴生相识之际,表达了他对年轻学子的鼓励及对智慧与人品的理解,反映出新时代文人对道德与学问的重视。
《送吴生南归》是欧阳修对吴生的一种赠言式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和对传统文士品德的重视。诗中通过多种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中以“曾子”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接着描绘吴生的初见与自我怀疑,展现出年轻学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与不安。接着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吴生要有自信,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学问。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既有对古代贤士的敬仰,又有对当代年轻人的关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比古今,指出了“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强调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鼓励吴生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勿忘初心。
诗的最后,诗人以祝福的口吻,寄予吴生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成长的理解,极具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年轻学子的鼓励与期许,强调了自知之明和改过自新的重要性,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欧阳修的“吴生”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颜回”以什么著称?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