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4:04
陆游的《访隐者不遇》原文如下:
秋高山色青如染,
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
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
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
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斤人已遯,
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
山藜野芋分猿嗛。
在高秋的日子里,山色如同被染过一样清丽,细细的寒雨时不时落下几滴。兰亭在眼前,却已有很久没能去到,面对湖山,总是感到歉疚。我听说这里有位隐士,远远的孤烟在松林山峦中升起。我独自一人,手拄着拐杖,走去寻找他,蜿蜒的枳篱和几曲小路,柴门紧闭。我听见笛声,还未靠近人已遁去,日间啜饮薄糜,也不觉得贬低。何不暂时停留,共饮一杯,山间的藜和野生的芋,分给猿猴一起分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诗词多描绘山水、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陆游的晚年颇具隐士风范,他的诗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访隐者不遇》是陆游在隐居生活中写下的一首诗,反映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中无法接触到理想生活的无奈之感。
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他在山水之间的孤独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求。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天的山色,画面清丽而宁静,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接着诗人提到兰亭,表达出对往日文人雅集的怀念,暗含对自己未能参与的惋惜。中间几句描述他寻访隐士的过程,虽未能见到,但从孤烟和笛声中,感受到隐士的存在。结尾处,诗人以想象的方式,渴望能与隐士共饮一杯,分享野趣,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出内心的宁静与渴望,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指什么?
诗人为何感到“怀歉”?
诗中“漠漠孤烟”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