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6:37
忆秦娥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马萧萧,燕支山中风飘飘。
风飘飘,黄昏寒雨,直是无憀。
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不见心如焦。
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
马儿在萧萧的风中鸣叫,燕支山的风悄然飘荡。
在这黄昏的寒雨中,心中满是无奈与愁苦。
那位美人如今在哪里教人吹箫呢?
十年未见,心中如同焦炭般难忍。
心如焦,彩色的信笺难以寄送,水远山遥,难以相见。
本诗中提及的“玉人”可以与古代文人对美人或爱人的称呼相联系,常常用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和追忆。燕支山的具体地理位置虽然不详,但它的提及增强了诗的意境,象征着遥远和思念的情感。诗中“十年不见”也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离别后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仲明,号冯溪,宋代词人,以词风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可能身处离别的境地,表达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
《忆秦娥》展现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首句“马萧萧”通过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背景。这种萧瑟的自然景象与后续的思念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中“黄昏寒雨”更是将环境的凄清感与内心的愁苦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十年不见心如焦”一句极为动人,深刻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渴望和焦虑,而“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则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即使有心寄信,也因距离的遥远而无法传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爱情的思念和无奈,表现了长时间离别后的孤独感与渴望,展现了人对爱的执着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马萧萧”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十年不见心如焦”中“焦”字主要形容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