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53
原文展示:
惜莲花 崔橹 〔唐代〕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沈吟看,忍使良波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白话文翻译:
前日半塘的莲花被染得红艳,昨夜的寒风使其凋零至极。 最令人叹息的是没有巧妙的笔来记录这景象,谁来珍惜这香气,不让它随熏笼消散。 因为停泊的船只,我沉思地看着,不忍心让美好的波光逐渐消失。 在旧溪边,莲花已显憔悴之态,冷烟和残粉在楚台东飘散。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是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莲花凋零的景象,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和对自然美的珍惜。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诗中“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描绘了莲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形象生动。“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表达了诗人对无法记录美好景象的遗憾和对香气消散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莲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和对自然美的珍惜。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瘦尽金方昨夜风”中的“瘦尽”比喻什么?
诗中“护香谁为惜熏笼”中的“护香”赋予了什么以人的情感?
诗中“魂断旧溪憔悴态”描绘了什么景象?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