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宋中道》

时间: 2025-05-02 18:13:22

诗句

尔书我不答,尔怒从尔骂。

天马新羁时,气横未可驾。

傥我一日死,尔岂无悲咤。

唯知道义深,小失不足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3:22

原文展示

尔书我不答,尔怒从尔骂。
天马新羁时,气横未可驾。
傥我一日死,尔岂无悲咤。
唯知道义深,小失不足谢。

白话文翻译

你给我的信我没有回复,你因而愤怒并骂我。
像天马一样刚被套上缰绳,我的气势正盛,暂时还无法驾驭。
如果有一天我死去,你难道不会感到悲伤和哀叹吗?
我只知道我们的情义深厚,小小的过失不值得感谢。

注释

  • 尔书:你的信。
  • 我不答:我没有回应。
  • 尔怒从尔骂:你因此而生气,便对我骂责。
  • 天马新羁时:像刚刚被套上缰绳的天马,意指刚受到束缚,限制了自由。
  • 气横未可驾:气势正盛,尚未能够控制。
  • 傥我一日死:如果有一天我去世。
  • 尔岂无悲咤:你难道不会感到悲伤和哀号。
  • 唯知道义深:我只知道我们之间的情义深厚。
  • 小失不足谢:小小的过失不值得感谢。

典故解析

“天马”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自由和非凡的才华,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处于一种被束缚而又充满斗志的状态。“傥我一日死”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友人情谊的期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死关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约1002年-1060年),字月华,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歌在当时影响颇大,与宋代诗坛的许多名家有过交往。

创作背景

《寄宋中道》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之间的交往中,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情感的真实表达。诗中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矛盾与和解,表达了对彼此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寄宋中道》是一首意蕴深远的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诗的开头“尔书我不答,尔怒从尔骂”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因信件未回而引发的争执,表现了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氛围。接下来的“天马新羁时,气横未可驾”则运用天马象征自由与力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展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束缚的不满。

而“傥我一日死,尔岂无悲咤”则转向深刻的情感思考,诗人通过设想自己的死去,期待友人能感受到悲痛,强调了情义的深厚。最后一句“唯知道义深,小失不足谢”则是对友谊的总结,表明了即使有小失误,真正的情谊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尔书我不答:表明诗人没有回应朋友的来信,暗示两人之间的隔阂。
  2. 尔怒从尔骂:朋友因未收到回复而愤怒,表现出人际关系中的小摩擦。
  3. 天马新羁时:比喻诗人刚被束缚,渴望自由。
  4. 气横未可驾:表达他内心的激烈情绪,尚未能自我掌控。
  5. 傥我一日死:思考生死,试图引起朋友的情感共鸣。
  6. 尔岂无悲咤:期待朋友在他死后会感到悲痛,强调情义。
  7. 唯知道义深:强调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8. 小失不足谢:表示小的误会不值得过于计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身比作“天马”,象征自由与不羁。
  • 设问:通过“尔岂无悲咤”引发思考,增强情感的吸引力。
  • 对仗:诗句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谊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和思考,反映了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摩擦与和解。诗人在面对友人愤怒时,并没有选择反击,而是通过自我反思和情感的真诚表达,展示了其对友谊的执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信:象征沟通与关系,反映人际之间的隔阂与理解。
  • 天马:象征自由与斗志,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死亡:引发对生命与情感的思考,深刻而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尔书我不答”中的“尔”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朋友
    • C. 诗人的敌人
    • D. 不明确
  2. 诗人用“天马”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权力
    • C. 财富
    • D. 忍耐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自然
    • B. 友谊
    • C. 战争
    • D. 孤独

答案

  1. B. 朋友
  2. A. 自由
  3. B. 友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宋代苏轼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对于友谊的描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同样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而梅尧臣则更加关注于人际关系中的摩擦与解和。两首诗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梅尧臣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玉案 雕龙嘴观海 青玉案·宫辞 青玉案 其一 冬暮晓发 青玉案 忆旧 青玉案 青玉案 幽期 青玉案 青玉案(竹间戏作) 青玉案 小姑山 青玉案 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准揆 革字旁的字 黍秀宫庭 包含躡的词语有哪些 叫结尾的成语 龙章凤姿 丝苓 熊经鸟伸 韋字旁的字 被选举权 丧气鬼 己字旁的字 荡荡默默 航空信 鱼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不即不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