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5:33
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
倦行今白首,归卧已清神。
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
更惭征诏起,避世迹非真。
作者在三十年的旅途中,经历了京城和洛阳的繁华与尘世的喧嚣。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感到疲惫,决定回到家中安卧,心灵得以清净。春天的坡地温暖适宜,冬天可以抽取竹笋;夏天的松林凉爽,令人感到身心舒畅。更让我感到惭愧的是,自己曾因征召而起,实际上是想要避世,不愿意追求那些虚假的名利。
司空图,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他一生游历广泛,尤其擅长于诗歌和书法。司空图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经历了世事的纷扰与人生的起伏,心中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诗中反映了他对名利的看淡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下方》这首诗透过司空图的个人经历,展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三十年的旅途中,经历了京城与洛阳的喧嚣,感受到世事的无常与繁华背后的虚幻。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诗人选择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
诗的前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疲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意识到清净的心灵比繁华的生活更加重要。后面的自然描写不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坡地的温暖与松林的凉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不同选择。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省的写照。他对曾经因征召而起的羞愧,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诗人避世并非出于虚假,而是对真实自我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司空图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在繁华背后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它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旅途?
诗中提到的坡地在什么季节适合抽笋?
诗人对征召的态度是?
答案:
可以将司空图与王维的作品进行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性、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意境的描绘,而司空图则更关注内心的自省与对世俗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