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9:54
原文展示:
四皓逃商山,下视衣褐娄。不知建成客,孰与封君酬。夷齐古逸民,食粟犹耻周。何曾堕人计,图安卒成忧。不然靖节翁,那与沮溺俦。顾于一日间,无羡斯无求。
白话文翻译:
四位贤者逃离商山,俯视着穿着粗布衣的娄敬。不知那些建成的客人,谁能与封君相比酬答。伯夷、叔齐是古代的隐士,即使吃着粗粮也以周朝为耻。他们何曾落入他人的计谋,追求安宁最终却成了忧虑。如果不是靖节翁,那又怎能与沮溺相比。只是在一天之内,无所羡慕也就无所追求。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 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惠州时所作,当时他生活窘迫,衣食不足,但仍保持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态度。诗中通过对古代隐士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华、不求安逸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隐士的赞美,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诗中“四皓逃商山”和“夷齐古逸民”等句,描绘了隐士们超脱世俗、不慕荣华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而“不知建成客,孰与封君酬”和“何曾堕人计,图安卒成忧”等句,则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认为追求安宁最终却可能带来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隐士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通过对古代隐士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四皓”指的是哪四位古代隐士? A.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B. 伯夷、叔齐、陶渊明、娄敬 C.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答案:A
诗中的“夷齐”指的是哪两位古代隐士? A. 伯夷、叔齐 B. 东园公、绮里季 C. 夏黄公、甪里先生 答案:A
诗中的“靖节翁”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