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6:11
正月二日游慈云为龄叟作
—— 陈著 〔宋代〕
丹霞前,慈云顶,两壁相看苍铁冷。
春风秋月一逢迎,菜碗茶瓯拍香鼎。
有时话到有处无,有时瞑到入禅定。
本来僧俗不相干,气味投时堪隽永。
九年卓锡兴百废,谁与挽之欲去猛。
我年今已七十六,师五十二亦多病。
人生契合是因缘,临老相分重凄哽。
东湖水宽万顷烟,风波簸弄羲娥影。
西山有寺古佛境,啼鸟落花云水静。
师亦两下如何领。
在丹霞山前,慈云顶上,面对着两侧冷峻的山壁。
春风与秋月时常相伴,茶碗与茶瓯碰击着香鼎。
有时我们谈论到有所无,有时便沉静入禅定。
其实僧人与俗人本无干涉,气味投合时显得格外悠远。
九年来我在此修行,振兴百废,谁来帮助我离去?
我如今已七十六岁,师父五十二岁也多病痛。
人生的相聚是因缘,临近老年时的分别更显悲伤。
东湖水宽广如万顷烟雾,波涛荡漾着嫦娥的影子。
西山古寺里佛境清幽,啼鸟落花,云水静谧。
师父与我两人,如何能引领彼此?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高洁的品格和诗歌作品流传于世。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此诗作于正月二日,正值新春,作者游览慈云顶时所作,表达了对人生、友情、老年及自然美的深刻思考。
本诗以游览慈云顶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师父之间的交流与思考。诗初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冷峻且宁静的氛围,随后转入人际关系的探讨,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缘分的珍贵。诗中反复出现的“有时”与“本来”,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虽然有距离,但内心却有着深厚的联系。
诗中对人生的感慨,尤其是对老年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作者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通过“东湖水宽万顷烟”与“西山有寺古佛境”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似乎在告诉读者,人生的意义在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思考,体现出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此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东湖水宽万顷烟”主要描绘了什么?
“人生契合是因缘”表达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