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7:41
题东堂竹
种来三世远,一片绿猗猗。
节直清自见,心虚高不知。
宁求千亩富,足与七贤期。
要得龙孙茂,封培无已时。
这片竹子种植已有三代,依然是那样青翠欲滴。
竹子的节直而清晰,心中却无所依,心境高远却不知其所向。
宁愿追求千亩的富饶,也愿意与七位贤士相约。
想要得到龙的后代茂盛生长,供养培育是没有止境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七贤”典出《史记》,指的是汉朝的七位著名隐士,他们在当时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诗中提到与这些贤士相约,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友谊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表现出对清净和高雅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面对东堂的竹子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竹子品格的赞美及对高尚理想生活的追求。
《题东堂竹》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状态,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中“种来三世远,一片绿猗猗”以竹的长青象征着诗人对持久生命力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竹子生长的悠久与诗人心中的高远理想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追求。
而“节直清自见,心虚高不知”则展现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竹子的节清晰可见,象征着一种清白和正直,而他内心的空灵与高远却让他迷失了方向,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索和无奈。
在“宁求千亩富,足与七贤期”中,诗人表达了对富足的渴望,但更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理想与追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最后一句“要得龙孙茂,封培无已时”则是对未来的希冀,表达了对于后代繁荣的期望,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延续的关注,既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理想、财富和后代的思考,体现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贤”指的是哪七位历史人物?
A. 孔子、老子、庄子等
B. 汉朝的七位隐士
C. 唐代的诗人
诗中“节直清自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内心的空灵与高远
C. 对竹子的赞美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几个方面?
A. 友情与财富
B. 理想与责任
C. 生命与死亡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