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7:25
玉楼春 春尽日
作者: 张慎仪 〔清代〕
一春寂寂春人恼。
燕子来迟春已老。
环庭芳草碧无痕,
糁地落花红莫扫。
别离况味都尝饱。
怎奈又编离别稿。
春蚕亦有穷时,
独怪青丝抽牙了。
春天已经结束,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到烦恼。燕子来得晚了,春天也已衰老。环绕庭院的芳草已经碧绿得无影无踪,落在地上的红花也不必去扫除。分别的滋味我都已经尝遍了,却又不得不再写离别的诗稿。春蚕也有穷尽的时候,偏偏只怪那青丝已经被抽掉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慎仪,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写春景和离别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的最后时刻,诗人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和即将来临的别离,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离别的哀伤。
这首《玉楼春 春尽日》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逝去以及由此带来的离别感受。诗的开头“两句”便直入主题,春天的静谧与烦恼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焦虑。燕子的迟到象征着春天的已老,环庭芳草的消失则暗示着春天的美好逐渐远去。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用“落花”和“别离”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情感。落花的红色在地上,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春天的美好已逝,然而“红莫扫”一句则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接受态度,似乎在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挽留过往的美好。最后两句通过春蚕的比喻,传递出生命的无常和对青丝已尽的感慨,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叹息,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离别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接受,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深思,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人恼”指的是:
a) 春天的美好
b) 春天的烦恼
c) 春天的欢乐
“燕子来迟”是用来表达:
a) 春天的生机
b) 春天的衰老
c) 春天的快乐
“别离况味都尝饱”中的“况味”指的是:
a) 生活的滋味
b) 离别的感受
c) 春天的味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