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0: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0:19:38
木兰花/玉楼春 其一
作者: 张先 〔宋代〕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
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人们都怜惜这满月与鲜花,但花好月圆时,人却已各自分散。
欢情已经随那远去的云彩而去,往昔的种种仿佛幽梦已断。
草木争相吐露春色,红影交错,令人感到惆怅。一声鸡鸣,千般怨恨随之而起。
就算白天的时间再长,我们又能有多少机会抬头观赏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先,字维城,号浮丘,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其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悟与自然风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人事的无常,表现对亲情、友情的怀念与珍惜。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往昔欢聚时光的怀念与对人事分散的惆怅。开头一句“人意共怜花月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花好月圆的美好更是引发人们的共情。然而,紧接着“人又散”则转入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世间的聚散无常。
诗中“欢情去逐远云空”一句,运用了“云空”这一意象,象征着美好情感的流逝与消散,往昔的种种仿佛如梦般已然断裂,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而“草树争春红影乱”则通过春色的纷繁,暗示着人世间的繁华与短暂,尽管草木争春,但一声“鸡鸣”却又引发“千万怨”,更是将诗人的愁苦情怀推向高潮。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哲理和情感的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花好月圆”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鸡鸣”代表什么?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