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观新历 其二》

时间: 2025-05-02 23:57:04

诗句

龙蛇蛰久待春雷,鸿雁图南去却回。

山国不惊时节改,九天新赐历书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57:04

原文展示:

龙蛇蛰久待春雷,
鸿雁图南去却回。
山国不惊时节改,
九天新赐历书来。

白话文翻译:

龙和蛇在冬季潜伏已久,正期待着春雷的到来。大雁原本要南飞,却又折返回来。山中的国家对此时节的变化并不惊讶,新的历法从天而降,赐予新的时间观念。

注释:

  • 龙蛇蛰久:龙和蛇在冬眠,蛰藏已久,象征春天的希望。
  • 鸿雁图南:鸿雁是南飞的候鸟,象征迁徙与季节变化。
  • 山国:指山中偏远的国家,形容自然环境的变化。
  • 九天新赐历书:九天指天上,历书是历法,象征新的时间制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骧,字季长,号山翁,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流露出自然的美感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宋代,正值历法改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反映出对新历法的接受与思考,表达了对春天到来和新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们的情感。开头两句,诗人通过“龙蛇蛰久待春雷”描绘出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氛,龙和蛇的蛰伏暗示着生命的重生和希望的萌芽。而“鸿雁图南去却回”则传达了迁徙的无奈,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变迁时的犹豫与挣扎。

第三句“山国不惊时节改”则表现出山中人民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与接受,显示出他们对时间流转的淡然态度。最后一句“九天新赐历书来”,将诗歌的主题引向了更高的层面,新的历法不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对生活的重新理解与期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结合人类社会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新历法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时代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龙蛇蛰久待春雷”:龙与蛇在冬季蛰伏,象征着生命的沉寂与期待的春雷,春雷即将唤醒万物。
    • “鸿雁图南去却回”:鸿雁想要南飞但又折返回来,象征季节的变化与迁徙的无奈。
    • “山国不惊时节改”:山中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淡定,反映出自然的规律与人们的从容。
    • “九天新赐历书来”:新历法的降临,象征着时间观念的更新与生活的重新开始。
  • 修辞手法

    • 比喻:龙蛇象征生命的潜藏与期待,鸿雁象征迁徙与无奈。
    • 拟人:自然界中的龙蛇、鸿雁被赋予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新的时间观念的接受,体现了对生活的尊重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龙蛇:象征生命的潜藏与希望的重生。
  • 鸿雁:代表季节变化与人类的迁徙。
  • 山国:象征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适应。
  • 历书:象征时间的划分与生活的重新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种动物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A. 老虎
    B. 龙和蛇
    C. 鹿
    D. 龟

  2. “鸿雁图南去却回”中的“鸿雁”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迁徙与季节变化
    C. 亲情
    D. 平安

  3. 诗中提到的新历书是指什么? A. 新的农作物
    B. 新的时间观念
    C. 新的节气
    D. 新的地理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韦骧的《和观新历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但韦骧更侧重于时间的变化与新历法的接受,而杜甫则更加强调战争与国事对春天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韦骧年谱与研究》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山居遣兴六首 其二 满江红 其一 傀儡戏 满江红 自题《警黄钟》乐府 满江红 为周雪客题画册 满江红 其七 谢晋元团附杨瑞符营长共死守闸北据点者八百士 满江红 其一 客有索赋梅词者,余应之曰:自林和靖诗出,光前绝后矣。姑以此意赋之可也 满江红·秀野诗翁 满江红 蟂矶怀古 满江红 秋杪忆其年客中州 满江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吱吱嘎嘎 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鼓衰力尽 二字旁的字 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学富五车 摊开 重生爷娘 逞怪披奇 歺字旁的字 神真 巳字旁的字 中道而止 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黽字旁的字 武直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