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7:56
登文殊院
作者: 曹鋡 〔清代〕
嵯岈开线路,杖履莫辞难。
岚气千岩雨,山风六月寒。
石欹防客过,松古学龙蟠。
纵目遐荒外,方知天地宽。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文殊院的旅程。山路崎岖,走在上面需不怕艰难;雨雾笼罩千岩,山风在六月里带来寒意。石头斜倚是为了防止客人经过,古松如龙般盘旋而立。眺望远方的荒野,才明白天地是多么宽广。
曹鋡,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其诗风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登文殊院》写于曹鋡游览文殊院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此时正值清代,社会安定,士人多有游山玩水的习惯,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的感悟。
《登文殊院》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和表达心灵感悟的诗。全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登山的艰难与自然的壮丽。首句“嵯岈开线路”直接引入主题,山路的崎岖和艰难让人感受到登山的不易,但诗人并没有因此退却,反而在“杖履莫辞难”中透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岚气千岩雨,山风六月寒”描绘了雨雾中的千岩与六月的寒风,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无常。
随后“石欹防客过,松古学龙蟠”中,石头的倾斜与古松的盘旋,都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坚韧。最后一句“纵目遐荒外,方知天地宽”则是全诗的升华,诗人通过远望自然,感悟到天地的广大,内心也随之开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艰难登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话,感悟到人生的宽广与自由,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杖履莫辞难”的意思是:
A. 不应因艰难而退缩
B. 坚持不懈
C. 享受旅程
D. 以上皆是
“岚气千岩雨”中的“岚气”指的是:
A. 山中的烟雾
B. 雨水
C. 风
D. 阳光
诗中提到的“古松”象征:
A. 年轻
B. 短暂
C. 坚韧与长久
D.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