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4:19
竹舆随径转,萝薜挂烟霄。
石险偏横树,溪回屡渡桥。
雾收方见日,云聚即成潮。
潇洒红尘外,青山认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晨行山中所见的风景。竹舆在小路上蜿蜒而行,藤萝悬挂在空中,似乎触及云霄。险峻的石头与树木交错,溪水弯曲反复渡过桥梁。雾气散去后,太阳才显露出来,云层聚集则形成潮水的景象。身处这宁静的山林之外,远离尘世的喧嚣,青山在此显得格外孤寂而清幽。
曹鋡,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心中的情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该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山林间,目睹自然之美时。与当时的文人追求自然、寄情山水的风潮相符合,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入山晓行》是一首描绘山中晨景的诗,展现了清晨山林中的宁静与美丽。诗中用“竹舆随径转”开篇,立即引入读者进入一个幽静的山林场景,轻快的竹舆在小路上转动,仿佛让人感受到清晨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的氛围。同时,诗句中提到的“萝薜挂烟霄”,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暗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石险偏横树,溪回屡渡桥”则进一步交织出山中险峻的地形和溪水的曲折流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既险峻又美丽的山水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而“雾收方见日,云聚即成潮”则描绘了天气的变化,雾气散去后的阳光以及聚集的云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韵律与变化。最后两句“潇洒红尘外,青山认寂寥”则将整首诗推向一个更为深刻的哲理层面,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洒脱心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泊。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通过生动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红尘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诗中的意象既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
诗中“竹舆随径转”中的“径”指的是什么?
“雾收方见日”中的“方”意思是什么?
诗中表达的主题主要是?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曹鋡的《入山晓行》更侧重于晨行的动态描写,而王维则通过静谧的秋夜表达了隐逸的情怀。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