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2:54
未霜白雁渺关河,
来日空随赴海波。
世难持身高处怯,
秋声入耳老来多。
山中甲子今谁在,
日下长安柰远何。
几度西风馀破帽,
悠悠心事唾壶歌。
在未霜的秋季,白雁在遥远的关河上飞翔,
将来的日子只是在空中随波逐流。
世间难以保持高洁的人总是感到怯懦,
耳边的秋声渐渐增多,伴随着我的衰老。
山中甲子(指某个时间段)如今又是谁在那里?
在日下的长安,我又能去哪里?
屡次遭遇西风,破帽仍旧在身,
我心中悠然的思绪,随口唱着歌谣。
作者介绍:周霆震是元代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这首《九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开头两句以“未霜白雁”引入,带有一种孤独和渺小的感觉,象征着人生在辽阔天地中的渺小与无奈。随后的“世难持身高处怯”,揭示了身处高位、或追求理想的人的内心挣扎与恐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秋声入耳老来多”传达了一种对岁月的无奈和对衰老的感慨,秋声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流逝不仅带走了青春,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忧虑。后半部分“山中甲子今谁在,日下长安柰远何”,则表现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长安作为昔日繁华之地,现今却显得遥不可及,令人感到无比惆怅。
整首诗以“几度西风馀破帽”作结,呈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和无奈,彰显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诗人在悠然自得中伴随了心中的忧虑,用“唾壶歌”暗示着世事的无常与个人的无力感,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未霜白雁”象征什么?
“世难持身高处怯”中的“高处”指什么?
诗末“悠悠心事唾壶歌”中的“唾壶歌”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