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射堋》

时间: 2025-05-01 03:07:46

诗句

叠鼓花前急,红旌竹外高。

惊飚分白羽,余响振乌号。

壮观倾人陌,欢声肖夜涛。

因兹形礼俗,岂独事游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7:46

原文展示:

射堋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叠鼓花前急,红旌竹外高。
惊飚分白羽,余响振乌号。
壮观倾人陌,欢声肖夜涛。
因兹形礼俗,岂独事游遨。

白话文翻译:

在花前急促地敲打鼓声,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竹林之外。
猛烈的风将白色的羽毛分开,余音回荡着乌号的声音。
壮观的场面让人们驻足,欢快的声音如同夜晚的潮水。
因此,这样的场面不仅是为了游玩放松,还是对礼仪和习俗的重视。

注释:

  • 叠鼓:重重敲击的鼓声,叠加在一起。
  • 红旌:红色的旗帜,象征庆典或盛事。
  • 惊飚:猛烈的风,给人以震撼。
  • 白羽:白色的羽毛,可能与某种装饰或标志相关。
  • 乌号:古代乐器之一,发出深沉的声音。
  • 肖夜涛:像夜晚的潮水一样,形容声音的涌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乌号”可能与古代的号角或乐器有关,常用于军事或庆典场合,表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
  •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某次大型集会或庆典,表现了当时的盛况和人们对礼仪的重视。

诗歌鉴赏:

《射堋》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面,还反映了作者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鼓声、旗帜、风声和人声,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尤其是“壮观倾人陌,欢声肖夜涛”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活动中的欢愉与激情。诗的末尾提到形礼俗,暗示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热烈的情感,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叠鼓花前急”:鼓声急促,显示出庆祝活动的紧迫感。
    • “红旌竹外高”:红色的旗帜高扬,象征着喜庆和荣耀。
    • “惊飚分白羽”:强风吹动,白羽飘散,渲染出动感。
    • “余响振乌号”:余音袅袅,号角声震耳,突显气氛的热烈。
    • “壮观倾人陌”:壮观的场面吸引了路人驻足观看。
    • “欢声肖夜涛”:欢声如同夜晚的潮水,形容声音的涌动与连绵。
    • “因兹形礼俗”:这样的场面是礼仪和习俗的体现。
    • “岂独事游遨”:不仅仅是游玩,也在于对传统的尊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欢声比作潮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叠鼓花前急,红旌竹外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该诗歌通过描绘热烈的庆祝场景,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着庆祝和热烈的气氛。
  • 红旌:代表着喜庆。
  • 白羽:象征着轻盈与自由。
  • 乌号: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 夜涛:体现出声音的连绵与激荡。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旌”指的是什么?

      • A. 白色的旗帜
      • B. 红色的旗帜
      • C. 黑色的旗帜
    2. “壮观倾人陌”中的“倾人”意思是?

      • A. 让人倾倒
      • B. 让人失望
      • C. 让人愤怒
    3. 诗中提到的“乌号”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古代乐器
      • C. 一种食物

答案:1-B,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诗词对比

    • 比较《射堋》和《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但《射堋》更侧重于庆祝的场面,而《春江花月夜》则倾向于抒情与思乡。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马光与他的时代》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人伤春 芳心苦·杨柳回塘 负心期(浣溪沙) 怨三三·玉津春水如蓝 菩萨蛮(十一之五) 吴门秋怀 登快哉亭有属 渡冷水涧投宿万岁岭 局中归 和田录事新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同音共律 門字旁的字 问难 包含酽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往逝 擽捋 毛字旁的字 窜杂 养痈遗患 有物有则 坑儒焚书 还淳 携老扶弱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