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天津公园登高复过李公祠》

时间: 2025-05-07 08:55:21

诗句

疏林亦解纵秋声,堆阜填胸故未平。

如此登高元失路,何须感事任孤行。

兵戈豺虎天休问,羁绁君臣世所轻。

四十年来老宾客,荒祠犹怆夕阳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21

原文展示:

疏林亦解纵秋声,
堆阜填胸故未平。
如此登高元失路,
何须感事任孤行。
兵戈豺虎天休问,
羁绁君臣世所轻。
四十年来老宾客,
荒祠犹怆夕阳明。

白话文翻译:

即使是稀疏的树林也能传来秋天的声音,
心中积聚的烦恼依然未能平息。
如此登高本是迷失了方向,
何必因感时而独自行动。
战争与猛兽无需去打听,
羁绁与君臣的关系在世间淡薄。
四十年来我已是老朋友,
荒凉的祠堂在夕阳下依旧显得悲伤而明亮。

注释: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纵秋声:任凭秋风的声音。
  • 堆阜:堆积的坟丘。
  • 胸故未平:心中的忧虑仍未平息。
  • 失路:迷失方向。
  • 感事:因事而感慨。
  • 任孤行:随意独自行事。
  • 兵戈豺虎:战争与猛兽的象征。
  • 羁绁:束缚、羁绊。
  • 君臣:指统治者与臣下的关系。
  • 荒祠:荒废的祠堂。
  • 夕阳明:夕阳下的光亮,寓意一丝温暖与悲凉。

典故解析:

  • 李公祠:李公祠是纪念历史人物李白的地方,诗中提到的“李公祠”可能隐含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 兵戈豺虎:这两个意象常用于描绘战乱时期的凶险,与诗人的忧虑情感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孝胥,字仲华,号云谷,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而有力量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体现出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在游览天津公园、登高望远之际,受到时局的影响,抒发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历史的反思。开篇通过“疏林”和“秋声”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风的萧瑟之感。诗人在高处俯瞰,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心中积累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也映衬出对生死与命运的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兵戈豺虎”与“羁绁君臣”的描绘,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与对权力关系的冷漠。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轻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荒祠犹怆夕阳明”结尾,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悲凉。夕阳的光辉虽然美丽,却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遗忘。这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林亦解纵秋声:即使是稀疏的树林,依然能传来秋天的声音,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2. 堆阜填胸故未平:心中积蓄的烦恼与忧虑尚未平息,表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3. 如此登高元失路:登高的行为没有找到方向,象征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
  4. 何须感事任孤行:不必因时局而感慨,随意独自行事,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5. 兵戈豺虎天休问:对战争与猛兽的态度是冷漠的,表明对社会动荡的无奈。
  6. 羁绁君臣世所轻:对权力关系的看法是轻视的,表明对世俗的淡薄。
  7. 四十年来老宾客:自己如同老朋友般在历史中徘徊,感慨岁月流逝。
  8. 荒祠犹怆夕阳明:荒废的祠堂在夕阳下显得悲伤而明亮,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兵戈豺虎”比喻社会的动荡与凶险。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对比: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烦恼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生的思考与反省,强调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同时,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相互交织,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疏林:象征孤独与萧条。
  2. 秋声: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堆阜:代表心中未解的烦恼。
  4. 夕阳:寓意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疏林”指的是什么? a) 稠密的树林
    b) 稀疏的树林
    c) 干枯的树木
    d) 花园

  2. “兵戈豺虎”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战争与凶险
    c) 丰收的季节
    d) 和平的年代

  3.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什么? a) 崇拜
    b) 忘记
    c) 怀念与反思
    d) 轻视

答案:

  1. b) 稀疏的树林
  2. b) 战争与凶险
  3. c) 怀念与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以登高为主题,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 《秋夕》 by 杜牧:描绘秋天的感伤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郑孝胥《九日天津公园登高复过李公祠》杜甫《登高》:两首诗均以“登高”为题,郑诗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而杜甫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寄黄子衡 夜闻子规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四十九 访陈校理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六 刘文正公 黄金台 送卢司业浚卿再赴南都 其一 秋江晚渡图 叠前韵 其三 横霞仙馆杂事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愤不欲生 靣字旁的字 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艳如桃李 志足意满 有娠 学语 辵字旁的字 名工 包举宇内 包含瓢的成语 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遗臭万代 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束水 徧拍 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