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21
疏林亦解纵秋声,
堆阜填胸故未平。
如此登高元失路,
何须感事任孤行。
兵戈豺虎天休问,
羁绁君臣世所轻。
四十年来老宾客,
荒祠犹怆夕阳明。
即使是稀疏的树林也能传来秋天的声音,
心中积聚的烦恼依然未能平息。
如此登高本是迷失了方向,
何必因感时而独自行动。
战争与猛兽无需去打听,
羁绁与君臣的关系在世间淡薄。
四十年来我已是老朋友,
荒凉的祠堂在夕阳下依旧显得悲伤而明亮。
郑孝胥,字仲华,号云谷,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而有力量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体现出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在游览天津公园、登高望远之际,受到时局的影响,抒发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历史的反思。开篇通过“疏林”和“秋声”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风的萧瑟之感。诗人在高处俯瞰,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心中积累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也映衬出对生死与命运的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兵戈豺虎”与“羁绁君臣”的描绘,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与对权力关系的冷漠。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轻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荒祠犹怆夕阳明”结尾,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悲凉。夕阳的光辉虽然美丽,却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遗忘。这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生的思考与反省,强调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同时,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相互交织,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疏林”指的是什么?
a) 稠密的树林
b) 稀疏的树林
c) 干枯的树木
d) 花园
“兵戈豺虎”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战争与凶险
c) 丰收的季节
d) 和平的年代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什么?
a) 崇拜
b) 忘记
c) 怀念与反思
d) 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