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张缉轩先生招集狮子岭登高》

时间: 2025-05-02 05:29:16

诗句

秋来连日报烽烟,枫老兰凋剧可怜。

对客强酣桑落酒,怀人新瘦菊花天。

飘零节物催时序,感激心情入壮年。

莫色满空平楚阔,几时金甲罢防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9:16

原文展示:

九日张缉轩先生招集狮子岭登高
作者:凌扬藻 〔清代〕
秋来连日报烽烟,枫老兰凋剧可怜。
对客强酣桑落酒,怀人新瘦菊花天。
飘零节物催时序,感激心情入壮年。
莫色满空平楚阔,几时金甲罢防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秋天来了,接连几日的战火不断,枫树已经老去,兰花也凋零,真是让人心疼。
面对客人,我强忍醉意,痛饮桑落酒;思念的人却因思念而消瘦,菊花盛开的时节又来了。
飘零的节气物象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而我激动的心情却已步入壮年。
望着空旷的平楚,尽是无尽的忧愁,何时才能结束金甲战甲的防备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烽烟:指战争的信号,象征着战乱。
  • 枫老:枫树已老,暗指秋天的凋零。
  • 桑落酒:桑树的果实,古人常以此酒相聚。
  • 新瘦:因思念而消瘦。
  • 菊花天:指重阳节时菊花盛开的季节。
  • 金甲:金色的铠甲,指兵士的防备。

典故解析:

  • 九日:指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象征长寿。
  • 菊花: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重阳节赏菊有时也代表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凌扬藻,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作者受战争与秋景的触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亲友怀念的感慨。正值壮年,感受到人生的多重压力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第一联以“秋来连日报烽烟”开篇,直接引入了战争的背景,给人以沉重的第一印象。接着用“枫老兰凋”描绘自然景物,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的“对客强酣桑落酒”则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尽管心中有愁苦,但仍旧想要与朋友共饮,抒发情感。

“怀人新瘦菊花天”一句,诗人对思念之人的关注与关心,通过“新瘦”表现出对他人境遇的同情,赋予了菊花更深的情感内涵。最后两句“莫色满空平楚阔,几时金甲罢防边”,诗人从个人情感的抒发转向对社会时事的深思,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厌倦。整体来看,诗歌在描绘秋景与人生感悟的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来连日报烽烟:秋天来到,接连几日战火纷飞,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枫老兰凋剧可怜:枫树渐老,兰花凋零,描绘出秋天的萧瑟与苍凉。
  • 对客强酣桑落酒:面对朋友,强忍忧愁,痛痛快快地喝酒,表达出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 怀人新瘦菊花天:思念的人因思念而消瘦,菊花盛开的时节让人感慨万千。
  • 飘零节物催时序:季节的交替与物象的变化加速了时间的流逝,感叹人生短暂。
  • 感激心情入壮年:激昂的心情伴随着壮年的到来,充满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 莫色满空平楚阔:空旷的天地让人感到无尽的忧愁,暗示着对和平的渴望。
  • 几时金甲罢防边:何时才能结束战乱,摆脱铠甲的束缚,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枫树和兰花比作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 对仗:如“新瘦菊花天”与“强酣桑落酒”,形成音乐感和节奏感。
  • 拟人:将季节与物象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与对亲友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和平的渴望,同时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收获与凋零,代表人生的无常。
  • 烽烟:代表战争与动荡,突显时代背景的紧迫感。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对故人的怀念与敬仰。
  • 金甲:象征战争与防备,暗示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来连日报烽烟”所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美景
    B. 战争的信号
    C. 人生的感悟

  2. “怀人新瘦菊花天”中“新瘦”指的是?
    A. 菊花的状态
    B. 思念的人因思念而消瘦
    C. 诗人的心情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友情的珍视
    B. 对战争的厌倦与和平的渴望
    C.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名作,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团聚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本诗在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上具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而本诗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人际关系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观》

以上内容希望对您理解《九日张缉轩先生招集狮子岭登高》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查询

水龙吟(别故人) 酹江月(咏芍药) 酹江月(宴叶叔范新第) 酹江月(扬州菊坡席上作) 水调歌头(细君生日作) 祝英台(和翁士秀牡丹韵) 凤栖梧(西溪道中作) 蹋莎行(春归怨别) 桃源忆故人(和翁士秀) 秦楼月(留别海陵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登车揽辔 西字头的字 云烟 丶字旁的字 块儿八毛 刹刹 不稼不穑 旡字旁的字 骨革 罗亭 东滚西爬 投鼠忌器 包含不的成语 倒惑 尢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